食物
家乡的糕团
徐自谷
在过去,桐乡一带的小镇集市上,每走百步可能就会有茶馆店,而茶馆店的隔壁大都是糕团店。每天清早,一家家茶馆店先后都卸下店门板候客,糕团店店家也卸下门板,铺在延伸到街边的两条高凳上,然后把热气蒸腾的蒸箱一格格叠放在案板上,最后拎上去一只放着熯盘的黄泥炉子,熯盘里是条糕、塌饼或松花糕,因为黄泥炉肚里焐的是柴灶退出的余烬,因此熯盘底只有微温,放盘里的糕团不会起焦。
热乎乎的糕团散发着的香味,老远就把隔壁店的茶客给吸引过来,于是茶店糕团店不约而同地开始了一天的早市买卖。
我们这里的水稻分粳、籼、糯三种。粳米和籼米做饭,糯米除了过节如立夏日烧咸饭、农历十二月廿三送灶烧赤豆糯米饭,烧粥时偶尔掺一点在粳米中外,都会磨了粉制作糕点。
米粉做成的食品,方的是糕,如年糕、茶糕、雪糕、松花糕,圆的大者为团,如麻团、青团,小者为圆,如汤圆、拌圆,而扁者为饼,如清明节吃的甜麦塌饼等等。以前,糕团店卖的多为雪糕、茶糕、粽子、松花糕、豆沙圆子。
就方糕而言,我所在的小镇人通常把肉馅的称为茶糕(也有直呼肉馅糕的),而细沙馅的就称雪糕,或者“眼睛糕”,因为这糕的中心汪了一层猪油豆沙的圆馅,仿佛一只睁大的水灵灵的眼睛。过去店家都看重自家的招牌,无论什么样式的糕点都讲“考究”二字,无论是肉馅还是豆沙馅的方糕,都皮薄馅多,出笼后方糕洁白莹润,里面的馅几近透明。店家将衬着粽叶的糕从笼格里拿出来,带着热气,递到顾客手里,这个过程里有着殷勤和欢喜。
茶糕和雪糕用的都是糯米粉。磨好的米粉稍放一点水,筛进底上铺了蒸布的一指高的方形箱笼里,米粉筛满后,用板刀横竖三分,共分为16小格,每格中间凹一穴,填进鲜肉馅,或猪油细沙,然后再次筛粉将箱笼填满,要每一格都平实了再上笼蒸,熟了便是“茶糕”或“雪糕”。一般来说,做茶糕是“糯米七成粳米三成”,而雪糕则是糯六粳四。
米糕之前叫作茶糕,原因大约是宋周辉《北辕录》中所说的那样:“茶食谓未行酒,先设此品,进茶一盏谓之茶宴”。古风延续,至今广东所谓吃早茶,其实是吃早点。
鲜肉馅的茶糕价格比豆沙馅的雪糕要贵一些,一般是有钱人家爱吃的早点。而雪糕松软,易消化,宜于孩子老人食用,价格也便宜许多。碰上家里有喜庆事,如“斋星官”、端“茶盘”、“望蚕讯”的前一天,村民就会来订雪糕。店家会在定做的雪糕上撒些红绿丝,蒸出来,糕面上红白相映特别鲜艳,看着非常喜庆。
如今,小镇上专门卖糕团的店铺少了,偶有一些早餐店,卖茶糕、雪糕。早上去早餐店要两块茶糕、一碗撒着葱花的咸浆,仍是很多桐乡人喜欢的。
南京路特软件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