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7年02月2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八版:教育周刊
2017年02月28日

小学入学年龄截止日不再限于8月31日?这一话题引发家长关注

入学时的年龄差异对孩子有何影响听听他们怎么说

阅读量:18672 本文字数:2151

本报记者 朱方红

这两天,关于“8月31日有可能不再是小学入学铁定的截止日期了”的话题成了不少家长关注的焦点。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17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到:就读小学一年级儿童的截止出生年月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统筹确定。

对此,有媒体解读,小学入学年龄截止日不再限于8月31日。其实,不管以哪个时间点作为小学入学截止时间,一个班里总有几个孩子年龄相差的月份较大。如何看待这些差异?老师和家长有什么好的引导方法?昨天,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小学新生系满6周岁的适龄儿童今年招生政策将在3月出台

昨天,记者从桐乡市教育局基教科了解到,按照去年的《关于梧桐街道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报名工作的通知》,小学新生必须是截止8月31日前满6周岁的适龄儿童。

“今年的招生政策目前还在制定中,预计3月份会出台。今年政策到底如何,具体以实际出台的政策为准。”市教育局基教科相关负责人表示,等政策确定后会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

一年级孩子年龄存在差异“稚嫩”孩子问题相对多

有家长认为,不管小学入学的截止日期如何改变,一个班级里总有几个孩子年龄月份相差较大,最大的相差近一周岁,比如2010年8月31日出生和2009年9月1日出生的的孩子,同样是六周岁,在同一年上一年级。

那么这些孩子在一个班级里会存在什么样的差异呢?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振东小学的苏春娟老师从事教育工作已20多年了。她以多年的教学经验观察发现,每年开学之初,存在年龄差的孩子多少有一些差异。比如班里有个孩子小明(化名),生日是在8月份,六周岁上学,与班里年龄月份最大的孩子相差有11个多月。

刚上一年级时,学校里有专门的日常行为习惯指导,苏春娟明显感觉小明在这方面比较弱,通常其他孩子一个星期就学会了整理书包,端正坐姿。而小明只会一股脑儿地把书从书包里倒出来,整理就犯愁了,也总是坐着坐着不由自主站起来……

还有个孩子小星(化名)则是在体育方面比较薄弱,学校要求每个孩子在体育课上练习跳绳,大部分孩子在上幼儿园时有基础,一般都会跳绳。有少数不太会跳绳的孩子通过三四节课练习,也掌握了跳绳要领。而相比之下,小星的动作协调性就明显弱化好多。

“当时为了让孩子尽快学会跳绳,体育老师单独教,课余我亲自指导,又让同学示范,回家还让父母特别指导。”苏春娟说,此后突然有一天,小星妈妈说孩子突然之间学会了跳绳。

“刚读一年级时,存在年龄差的孩子在个体差异上确实存在,但不是每个孩子都有这样的问题。”苏春娟表示,相比较而言,女生在各方面的表现都能跟上,男生就有一部分因其年龄小,会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口头表达能力滞后、自理能力相对弱、依赖性强等问题。

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北港小学许丹红老师也表示,她以前班里有个学生很“稚嫩”,比如在默字上的表现就比其他孩子差很多。“其他孩子看几遍、读几遍就会了,这个孩子时常默不出来,家长看着也很着急。”

“不过,对于一年级新生,在其学习和日常行为习惯上不能一蹴而就。”许丹红表示,她现在教的一年级学生,有几个拔尖的学生他们就是六七八月份出生的。

孩子间存在差异如何化解教育人士:家长及早介入很重要

市民徐德秀的儿子是8月26日出生,当初提前剖腹产也是考虑到孩子能赶上上学。“上幼儿园时各种担心,怕孩子在各方面和其他孩子存在差距,不过现在二年级,发现差距已不是大。”徐德秀说。

徐德秀告诉记者,儿子是班里年纪最小的,平时明显感觉孩子动作特别慢,每次都是最后一个。“家长心态很重要,刚上一年级孩子自己也会焦虑,所以家长要合理引导。”

在开学第一天,徐德秀就把儿子的“缺点”告知了班主任,并且每周都会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并与班主任保持沟通,在家帮助孩子“勤能补拙”……“到了第二个学期,孩子就慢慢跟上了,也开始有自信心了。”

“在一年级时,存在年龄差的孩子在各方面表现上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到了第二个学期,这些情况就会逐渐好转,一般到二三年级基本就看不出来了。”许丹红表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间的差异就会越来越小,到了小学中段基本就不存在差异了。

不过,许丹红也表示,家长的焦虑情有可原,很多家长的关注点对焦在孩子的成绩上,但凡孩子没有达到要求,就会出现焦虑,其实这完全没有必要,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差异。

对于一年级时孩子的“稚嫩”问题,许丹红建议家长,可以在早期教育上适当进行开发,在孩子的日常教育中提前融入口算、阅读等,并及早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生活习惯的引导教育。

此外值得注意的事,并不是年龄小的孩子在班级中的表现一定糟糕,苏春娟老师坦言,家长能注重引导,及早介入,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在同一班级里差别并不会很大。

“我女儿是8月25日出生的,也是六周岁正常上学,孩子在小学阶段表现一直很优秀,现在已经上高中了。”苏春娟补充说。

桐乡市屠甸镇完全小学校长冯雪良则认为,一个班级中的学生,总会出现个体差异,这些个体差异表现在各种方面,特别是一年级新生。冯雪良建议家长多关注孩子的闪光点,“孩子在某一方面弱,并不是处处都是弱项。所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就是这个道理,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家长高质量的陪伴很重要。”

另外,可以用孩子的长处来弥补孩子的短处,用鼓励等方式让孩子看到自己的特长,从而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在注重引导的同时,还可以不断地为孩子寻找展示的舞台和机会,让孩子个性发展,做最好的自己。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