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剑峰:让照片赋予情怀
阅读量:4853 本文字数:2505本报记者 朱方红
沈剑峰近照。
“我爱自己的家乡,我会一直用镜头记录桐乡的变化,用相机诠释家乡的美丽。”最近,微信公众号“沈剑峰摄影”在网络上引来众人纷纷点赞。
桐乡的一步一景、桐乡的岁月感、桐乡的新农村等元素,都被一个名叫沈剑峰的人定格在了照片里。每组照片的背后,他还会附上一篇原创短文以飨读者。
爱好摄影的人,对沈剑峰并不陌生。他是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北小学的一名美术老师,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青少年摄影教育委员会委员、桐乡市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徐肖冰侯波少儿摄影学校辅导老师。
对沈剑峰而言,摄影、教育是他这辈子不离不弃的两大爱好,且这两项爱好可以兼容,摄影之于沈剑峰,是一份工作的升华,之于人生世界,则是丰盈人格魅力的追求。
水乡古镇不断刺激他追逐摄影的脚步
濮院雪景。
沈剑峰的摄影之路,有偶然也有必然。学生时代,他对美术情有独钟,师从桐乡画家沈伯鸿,之后又自学素描、色彩,最终被浙江师范大学美术系录取,毕业后成了一名小学美术老师。
高中时,很多学生为升学烦忧。沈剑峰偶遇了一名喜好摄影的同学,在这名同学的熏陶下,构图、色彩、感光度等摄影专业术语在沈剑峰的脑海里若隐若现……
找机会把玩同学父亲的相机,是那个年代他最为高兴的事。看着自己为数不多的照片呈现在眼前,那份来自身体和心灵共达的喜悦是无法用词汇来描绘的,那声“咔嚓”声犹如一场恋爱,曼妙而惊喜。
带着这份惊喜,沈剑峰走进了大学。因为美术专业的缘故,他需要不断地积累素材,于是“豪气”地用上大学时亲戚长辈送的红包,购买了他的第一台相机——海鸥牌DF-1胶片相机。
有了相机便有了放飞的心,照片不断在他的手上一张张清晰起来。而最让他对摄影疯狂的,是去了桐乡市乌镇植材小学任教后。“那时乌镇东栅景区刚刚对外开放,桐乡的一批摄影爱好者经常在那里蹲点采风,而我便是他们的追随者。”沈剑峰笑着说。
“曾经的疯狂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沈剑峰坦言,他把为数不多的工资用在了摄影上。记得那时一卷胶卷20元左右,为了省钱,他会买上一大堆,可以拿到批发价15元/卷,后来周围的人玩正片胶卷,其价格则更为辣手。
“为了省钱,我那时从来不在外面吃饭,都是回家自己做饭吃。”“找女朋友时,我就跟女友坦白我是‘月光族’,唯一的资产便是一堆照片和几十卷胶卷。”……但就是那段捉襟见肘的日子,让沈剑峰遇上了李渭钫、苏惠民、徐建荣等一批桐乡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
跟拍、蹭拍、切磋,沈剑峰会站在别人取景的地方按下快门,按照他们的方式取景、构图;休息的间隙,他会拿出自己拍的照片向人请教,摄影技艺在那时得以升华,对摄影的疯狂也在那时达到了巅峰。“一个三脚架一台相机,按动快门的手指在寒冬腊月里仿若与相机是黏连的。”沈剑峰回忆寒冬时节沉迷摄影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
从摄影爱好到特色教育
摄影之路上的追求,让沈剑峰收获的不仅仅是一张张照片,以及全国性的摄影大奖,还有对教育工作的一次次全新碰撞。
在美术教育上,摄影给了沈剑峰全新的灵感。于是,植材小学有了自己的摄影社团,沈剑峰成了这个社团的辅导老师,校园的一草一木、乌镇的美景等都成了孩子们按动快门的动力。之后,因为工作调动,他从乌镇植材小学调到了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北小学。
随着城北小学将摄影作为学校特色教育,青少年摄影教育走进了课堂,沈剑峰自然而然地成了摄影课堂的老师,与同事们一起编制与摄影有关的校本课程,给孩子带去一节节摄影课程。
每天,对沈剑峰而言,最开心的莫过于工作之余将学生们的读卡器一个个插入电脑,在海量的照片中挑选满意的作品。
最让他感到惊喜是,“童眼”摄影有别于成人,构图、视觉都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角度,在一组组照片的挑选、讲课、分析中,将桐乡的摄影文化慢慢渗透到孩子们的幼小心灵中,用摄影引领他们的成长。
“我很喜欢一句话,一件小事坚持久了,就变成了一件大事。”沈剑峰说,当爱好撞见工作,他的内心变得更强大、更开心。这几年,影像城北在全国崭露头角,在学生的作品获得了国际性大奖的同时,沈剑峰的个人知名度也一跃而起。
作为一名优秀的摄影老师,沈剑峰还参与编写了浙江省美术教材,其中小学六年级课程中有两节摄影课教材便出自他之手,供全省六年级学生使用。
“每每有同行的老师向学生介绍说,这本教材里有4张照片是我们桐乡的老师拍摄时,学生们都会感觉特别自豪。”沈剑峰说,这便是对他这么多年热衷摄影的一份肯定与鞭策。
岁月的沉淀需要记录,他愿意记录这份情怀
乌镇晨曲。(本版照片由沈剑峰提供)
在沈剑锋的办公室里,有个上了年纪的茶壶安静地放置在一个木桩上,一个极具沧桑感的茶罐子和几个岁月斑驳的茶杯,折射出他的摄影足迹。
“我现在更愿意用纪实的方式去呈现,随着老人们一个个老去,茶馆成了‘活化石’。”沈剑峰告诉记者,城市在热闹的发展中改变,老巷子被新建筑取而代之,而摄影定格了这份历史。
这几年,沈剑峰在摄影之路上愈发寻求着转变。“年轻时喜欢色彩艳丽的照片,追求视觉的美感。随着岁月的沉淀,我认为,过去的反而更能成为永恒、精华。”
久而久之,沈剑峰不再纯粹地聚焦蓝天白云、纯粹的风景,更多地将镜头对焦在桐乡文化、桐乡的城市建设以及普通的桐乡人等元素上。
今年暑假,沈剑峰着手准备《桐乡农村茶馆文化影像调查》,如今已经拍摄了四个茶馆,表现形式更趋多元化,摄影、摄像、录音、物件等,他希望用这些有声、无声、有形、无形的载体来记录茶馆曾经的热闹,留下桐乡的乡音。
行走于茶馆,沈剑峰会被茶馆里的老人故事所感动。“有一个老人嗜好喝茶,儿子每天会开车将父亲送到茶馆。待喝好茶,儿子再开车接回,多么感人的场景。”“茶馆是个有故事的地方,这里也是消息的汇集地……”一张张照片出炉,有心的沈剑峰还会将照片冲洗出来赠于茶馆里的老人们。
将视角关注到自己的父母身上,是沈剑峰这几年正在做的事。“我父亲已经70多岁了,早几年将他们的生活用纪实的方式记录下来时,他们很难接受,可拍的次数多了,父母也习以为常了。”沈剑峰说,他会继续将这份记录进行下去。
有人说,摄影家对拍摄的对象必须怀有真情,才能借景借物表达出他所要表达的感情。沈剑峰更愿意将他眼中的一人一物、一草一木与桐乡的文化、城市建设结合起来,呈现出一张张有温度的照片。
南京路特软件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