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7年11月1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六版:今日身边事
2017年11月13日

钱君匋诞辰110周年暨君匋艺术院建院30周年系列活动展览开幕

开门办馆三十载,百年回眸念君匋

阅读量:1478    本文字数:2994

本报记者 周玥/文  陈为民/摄

最美十月秋光好,今年秋色胜春朝。11月10日上午,钱君匋诞辰110周年暨君匋艺术院建院30周年庆典活动在君匋艺术院举行。中国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等文化系统领导和书画艺术界人士,以及钱君匋好友、学生等云集于此共襄盛会。

桐乡市领导盛勇军、张林洪、蒋惠玲、徐剑东、陈英等出席活动。

君匋艺术院。

君匋艺术院建院30周年庆典活动。

展览现场。

市委书记盛勇军致辞并宣布钱君匋诞辰110周年暨君匋艺术院建院30周年系列活动展览开幕。他说,钱君匋先生艺德之高,世人所仰,在钱老及其弟子、家属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君匋艺术院走过了30年光辉岁月,已经成为桐乡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希望君匋艺术院能以建院三十周年为新的起点,再接再厉、再创辉煌,为“人文名城、风雅桐乡”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百年回眸

畅叙君匋艺兼众美

钱君匋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篆刻书画家,1907年诞生于桐乡屠甸镇。在钱君匋诞辰110周年之际,四海嘉宾如约而至,来到钱老故乡桐乡,共同缅怀、畅叙先生之艺兼众美,同时对君匋艺术院的发展和桐乡文化的繁荣,颇多关注。

1987年11月10日,君匋艺术院落成开放。钱君匋在开幕式时的嘱咐,中国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牢记在心,“你今后要多关心君匋艺术院。”

陈振濂坦言,虽然桐乡市君匋艺术院和省一级博物馆相比,体量不算大,但这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博物馆,资历深、藏品丰富,既有钱君匋本人的艺术作品,还有其他丰富的收藏,是中国最早私人捐赠的博物馆和名人馆,“希望君匋艺术院的活动和研究,能够吸引全国各地艺术研究者的目光,进入中国当代艺术史的序列。”

“钱君匋的收藏全省卓著。这三十年来,君匋艺术院一直遵循钱老开门办馆的理念,做了很多卓著的工作,包括跟浙江博物馆、西泠印社以及全国各个馆藏交流合作,我们在怀念钱君匋先生高尚品格的同时,也想把这么有意义的事情做下去,把君匋先生的艺术精神继续弘扬下去,相信今后君匋艺术院还会做出大文章。”浙江省文物局局长柳河如是说。

进入而立之年的君匋艺术院,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次的惊喜,也让人感怀岁月峥嵘。钱君匋长孙、君匋艺术院顾问钱骏感慨时光荏苒,在这次新增设的钱君匋真迹展厅的同时,影像播放室和君匋艺术院文献展厅等也进行了一系列升级换代,更添耳目一新的喜悦。

欣喜之余,他特别提到了君匋艺术院创建时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浮碧小筑,“浮碧小筑功能的还原以及周边环境的改善充分体现了艺术院对老先生的缅怀,我很感动!这让我不禁回想起当初来艺术院的时候和祖父同住浮碧小筑谈文论艺的情形,相信老先生在天之灵也会很欣慰!”

开门办馆

文物不作保险箱

钱君匋从小喜爱画画写写,之后经济稍有宽裕,便四处求同时代的书画家作品,作为学习和借鉴的资料,后陆续扩大到收集近代及明清书画家的作品,令他艺术水平大进。

耄耋之年的钱君匋,已是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他还精通音乐,善作词曲,写散文,工诗词,丰富的书画收藏成就了钱君匋的艺兼众美。为了能让更多的艺术爱好者受益,提升家乡的艺术教育,钱君匋将毕生所藏书画文物数千件悉数捐给家乡。

为感谢钱君匋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深厚的桑梓之情,桐乡市人民政府决定建造君匋艺术院,用以珍藏、研究这批宝贵的文物。

钱君匋一再强调,不能把艺术院办成“保险箱”,要“开门办院,惠泽后人”。

正如钱骏所言,祖父生于桐乡长于桐乡,是这块土地给予他艺术的滋养和灵感,他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晚年把毕生收藏留给了家乡,就是希望这些藏品能藏以致用,多做探索性研究,以更好地为家乡乃至国家的艺术教育服务,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建院30年来,为秉承钱君匋先生提出的“文物不作保险箱”“为当代艺术家搭建平台”办院理念,君匋艺术院在典藏维护、藏品研讨、展览交流、艺术创作、名人研究、教育推广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通过举办高规格的书画印展览近400场次;院藏珍贵文物也先后赴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展出;举办各类研讨学术活动百余场次;接待国内外观众达150万人次……君匋艺术院不仅成为桐乡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张金名片,也奠定了其在文博艺术界的地位和影响力。

这些累累硕果和历史留痕,从11月10日起,都得以在君匋艺术院开幕的“君匋艺术院30年院史展”展览中一一呈现。许多珍贵的场景和感人的画面,不仅是回顾过去,更是鞭策未来。

典藏“首秀”

为你推开精品艺术世界

当天,还有“海外藏钱君匋书画精品展”、“翰墨大观——君匋艺术院藏品展”、“君匋艺术院30年院史展”等展览开幕。

钱君匋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就开始走出国门,多次赴国外办展、讲学。所到之处,无不受到当地收藏界、艺术界的热烈欢迎,他的作品被海内外藏家竞相收藏。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海外藏钱君匋书画精品展”的30余件书画作品,由钱老弟子、桐乡市文化顾问晋鸥先生征集,均为国内首次亮相。

“翰墨大观——君匋艺术院藏品展”是君匋艺术院秉承钱君匋遗愿所举办的对观众集中展示活动,共展出明清及近现代书画精品30余件,如明代陈淳花鸟、陈洪绶的山水,清代华岩、郑板桥的花鸟,赵之谦、金农的书法等均在展出之列,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作品还是首次与观众见面,例如:任伯年的芦鸭图,赵之谦的篆书四屏,黄宾虹的设色山水,李苦禅的磐石苍鹰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的纪念活动中,三份“贺礼”极具意义。

一份是西日本书道协会会长、西泠印社名誉社员师村妙石先生从日本远道而来,特意把钱老当年相赠的中国画《牵牛图》转赠君匋艺术院永久收藏。

师村先生一直致力于中日文化交流,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40余年间来中国文化交流200余次,上世纪80年代末与钱君匋先生相识,并结下深厚友谊。

一份是艺术策展人、自由撰稿人钱明荣先生,因上世纪90年代初,曾在君匋艺术院“浮碧小筑”工作,喜欢文墨的他有幸和钱君匋先生结识,一直以来念念不忘钱老给予的教诲,欣闻艺术院30岁生日,有意捐赠两件有特殊意义的作品:《钱君匋致谭建丞信札》,钱君匋、计安康合作的中国画《绿玉红珠相映图》。

还有则是钱骏和钱君匋弟子陈辉共同向君匋艺术院捐赠的石雕锦缶,锦缶座落在君匋艺术院展厅西侧,此锦缶的石沿上分别刻有钱骏先生题写的“钟声送尽流光”和陈辉先生题写的“大云庇九州”,为君匋艺术院增添了一处意义深远的新景致。

◆链接

钱君匋:

原名玉堂,学名锦堂,号豫堂,以字行,别署午斋、敬堂、冰壶生,室名有:海月厂、思源堂、丛翠堂、无倦苦斋、新罗山馆、抱华精舍等。1907年2月12日生于浙江桐乡,1998年8月2日病逝于上海,享年92岁。

钱君匋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长、人民音乐出版社副总编、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华东师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及上海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及上海分会常务理事、上海文艺出版社编审、上海市政协委员等职。

钱君匋是中国当代“一身精三艺,九十臻高峰”的著名篆刻书画家。他的书法篆、隶、草、楷皆工,尤以质朴灵动的隶书独步书坛;其绘画,笔墨简洁,苍劲老辣,意境高古;篆刻宗秦汉,在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后另辟蹊径,匠心独运,计白当黑,收放自如,边款长跋,诗文自撰,有过前人之处;另外,钱君匋还擅长封面设计,一生共设计了四千多种书刊,有“钱封面”之美誉;精通音乐,善作词曲,创作《摘花》等抒情歌曲集;善写散文,工诗词,有《战地行脚》、《书衣集》、《艺苑论微》、《水晶座》等散文和诗作问世;且富收藏,精鉴赏,收藏明清及近代珍贵书法、绘画、印章数以千计。一直心系家乡的艺术教育,1985年,钱君匋将毕生所藏书画文物数千件悉数捐给家乡,艺德之高,世人所仰。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