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文化自信 助力“六场战役”2018第四届桐乡“清明轧蚕花”民俗会暨河山镇首届“蚕花节”拉开帷幕
清明大如年,万人空巷轧蚕花
本报记者 孙怡/文
本报记者 陈为民
通讯员 姚莉/摄
祭祠现场活动。
“蚕花娘娘”、“蚕花仙子”撒下寄托着美好祝福的蚕花喜果。
图为舞龙表演。
“蚕花娘娘”将蚕花和糖果送给在场的群众。
图为舞方天戟表演。
图为大纛旗表演。
本报讯 清明到,蚕花闹。在桐乡,这里的清明大如年。
昨天,在河山镇八泉村,“增强文化自信助力‘六场战役’”2018第四届桐乡“清明轧蚕花”民俗会暨河山镇首届“蚕花节”拉开帷幕。
一声声铜锣响起,展现桐乡地方特色、象征美好生活的“蚕花娘娘”、“蚕花仙子”翩然而至,一路撒下寄托着祝福的蚕花喜果,给大家送去风调雨顺、幸福美满的祝愿。沿途的市民纷纷拿起手机靠近拍照,争相目睹“蚕花娘娘”和“蚕花仙子”的风采。
舌尖上的清明
芽麦塌饼是过去桐乡清明前后家家户户都要做的一道美食,一为祭祀祖先,二是送给亲友。
揉搓粉团,做饼下锅,芽麦塌饼的香气伴着油锅的蒸气,弥漫在广场上空,引得市民围聚起来。“做芽麦塌饼最好是用棉线头草。”一名做芽麦塌饼的师傅告诉记者,为了做出大家记忆中的清明味,她花了不少时间专门托人去买。
“好吃,就是这个味道。”市民沈娇带着18个月的女儿也来凑热闹。她说,她想让女儿尝尝她小时候的味道。
一个个新鲜出炉的芽麦塌饼一拿出来,就被守候在一旁的人们一“抢”而空,只留下芽麦和青草的香气久久弥漫在空气之中。
活动还邀请展示了桔红糕、糖画、油墩等各镇美食。市民们无不赞叹,原来“童年的味道”是这么做出来的。而对于小朋友来说,惟妙惟肖的糖画自然是最好玩的,手中拿糖画,他们这才心满意足地跟着爸妈“转战”其他的活动场地。
“非遗之花”年年盛开
热热闹闹的清明轧蚕花,怎么能少得了内容丰富、精彩纷呈的各类民俗展演呢?
彩衣浓妆齐上阵,特色表演现民俗。在活动现场,大纛旗、舞方天戟等许多市民从未见过的优秀非遗项目展演,引得阵阵掌声。
据了解,旧时清明,桐乡的蚕农们会到含山轧蚕花,祭拜蚕花娘娘,请蚕花回家,以保佑养蚕丰收,蚕花“廿四分”。
只见梧桐街道文化专管员乔珊珊身着蓝色的衣裳,一手提着装满了蚕花和糖果的花篮,将美好的祝福撒向空中,送给到场的市民。今年25岁的乔珊珊是第一次参与这样的民俗活动。“通过这样的经历,让自己与传统礼仪和习俗来了次‘深度拥抱’,对桐乡传统文化也有了更加真切的了解。”
“有了这些表演,更有小时候轧蚕花的感觉,热闹且充满乡土味。”沈巨涛是河山人,小时候过清明节,老人就会带他去含山轧蚕花,现在又重拾了儿时记忆。
“这样的活动既是求神又是娱己。”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褚红斌告诉记者,这个民俗是人们在千百年的劳动、生活中形成,深得民心。在以含山为中心的区域里,清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它代表着农闲的结束,一年农忙的开始。
非遗来源于生活,通过举办这样的民俗文化活动,让人形成独有的清明记忆,也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桐乡的乡村文化。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通过民俗活动进一步促进乡村文化的繁荣,激发“我自爱桐乡”的情怀,为打造“风雅桐乡”提供巨大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轧蚕花”盛会上,还有一份倡议书——河山打好打赢“六场战役”我行动倡议书。“我们希望通过举办‘轧蚕花’活动,唤醒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让‘我自爱桐乡’成为一种自觉,从而形成共同推动‘六场战役’的强大合力。”河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峰表示。
南京路特软件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