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代代的河山人兢兢业业,用汗水和辛勤换来小镇的快速成长
未来已来,河山镇振翅寻梦
本报记者 王一
河山镇政府。
浙江晶通塑胶有限公司。
“蚕文化”融入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
八泉村文化礼堂。
(本版照片由河山镇政府提供)
“桑基鱼塘”、“中国绢纺织名镇”、全国首个“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小镇”、全省首批“浙江省低碳城镇试点”……在河山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个个全新的称呼是对她最好的肯定。一代代的河山人兢兢业业、风雨兼程,用汗水和辛勤换来了小镇的快速成长,创下了一个又一个的荣誉和佳绩。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如今的河山正以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以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驱动旧城换新貌;以传统文化为魂,涵养丰富地方人文底蕴……
以新型产业经济为核心
有效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伴随着隆隆的机器声,在位于河山镇的浙江晶通塑胶有限公司里,生产线上的工人们正忙着作业,一块块出口欧美的PVC塑胶地板“走下”流水线。
2018年,对于该企业是一个全新的机遇。原来为推进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积极发挥典型企业的示范作用,河山镇以“退散进集”为契机,优化产业结构,倒逼企业转型升级,以“退低进高”、“腾笼换鸟”为手段盘活工业区存量资源,培育中小企业成长,加快企业转型步代和新旧动能转换。
“晶通塑胶”就是其中的一家企业。据悉,该企业通过“退散进集”在工业区新增用地82亩并正式投产后,工业总产值从2016年的4.7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近8亿元。随着公司旗下晶顺建材占地35亩的新建厂房投产,晶通二期46亩的技改项目完工,预计年总产值将突破10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翻一翻。
截至2018年,河山镇“退散进集”共签约腾退面积478亩,拆除建筑面积381.3亩,节余指标面积402.7亩。通过“退低进高”、“腾笼换鸟”形式,“退低”140.8亩土地,“进高”3个重大项目,总占地面积达163.3亩。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除了以“退低进高”、“腾笼换鸟”为手段盘活工业区存量资源外,河山利用举办“名校硕博进河山、创新驱动促转型”对接活动,让知名高校的高层次人才与当地企业进行深入对接,运用外来的科技力量、人才力量,助推企业创新和转型发展。同时认真贯彻全市“一业一网”的两个发展重点,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数字技术应用,加快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建设,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促进数字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一直以来,河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项目、促转型,使全镇经济稳步提升。数据显示,2018年,河山新增规上企业10家,亿元企业2家。2018年预计累计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54.4亿元,同比增长9.68%;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10.33亿元,同比增长8.22%,工业增加值率达19%。
借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
实现河山美丽蝶变
漫步河山街头,环境变美了,基础设施完善了,立面整洁了,也见不到随处的垃圾了……这一切都得益于河山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不断推进。环境的日新月异,让河山经历了一场美丽的嬗变。
自从打响“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后,河山不仅把拆违建、立面改造、公共厕所的改造提升等方面的常规工作提上了日程,还在整体改造中融入了河山的特色,紧紧围绕“小而精、精而美”的整治定位目标而开展工作。
坚持、努力、奋斗,是河山镇不变的初心。为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落到实处,自2017年起,河山镇先后开展了房屋外立面改造工程、线乱拉整治工程、北庄郎环境提升改造工程、河山城镇生活污水管网工程、人行道改造工程、商铺广告牌门头整治、社会停车场修建等项目,解决了一批百姓反映强烈的“老大难”问题,让老百姓看在眼里乐在心里,提升居民的获得感。
环境的变化,离不开垃圾的有序分类。截至目前,河山新建了生活垃圾分类宣传亭61座,设置14个有害垃圾积分兑换点,建成高标准分类示范小区2个、农村分类示范小组9个。并实施“三代人”宣传教育法,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农村深入开展全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指导和现场考核。全镇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100%,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同时,随着“三改一拆”强势推进,积极争创“无违建”镇,成立“两违”巡查队伍,每周对镇域范围进行定期巡查并督促整改。据悉,河山累计拆除违法建筑15.36万平方米,完成年度任务的170.69%,三改完成15.885万平方米,完成年度任务的105.9%,加强对镇区拆违工作,镇区共计拆除违章建筑面积500余处近2万平方米。
城镇的种种改变,处处事关着老百姓出行和居住环境的民生工程,像是临杭连接线工程、五泾集镇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程、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农村危桥改造工程、美丽公路创建工程……,无一不透露着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宜居宜业水平不断提高。
付出的背后更是换来了可喜的成绩,2018年河山成功通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省级验收,同时也顺利通过嘉兴市级验收。
不断锤炼文化内核
加大文化产业建设
一座小镇因历史积淀而更厚重,一方水土因文化而充满温情。近年来,河山借以节庆民俗活动为载体,每个月都先后开展主题活动,1月的主题迎春民俗活动,2月的新春文化艺术节,3月的蚕乡祈福民俗狂欢活动,4月的民俗活动,4月~5月的送戏下乡活动……
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居民的文娱生活,传承优秀文化,同时借助活动的形式,传播现代文化,加强文化凝聚力。
人因文而雅,城因文而兴。为了更好地宣传河山,让更多的人走近河山、了解河山,让新生代河山人从小就留下对河山的美好记忆,了解自己的家乡,将河山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2018年,河山在第30届新春文化艺术节上举行了《人文河山》一书的首发仪式,该书通过一年多的挖掘编撰,把河山具有文化内涵的内容基本搜罗,是河山历史上第一本官方叙述河山人文典故传说的书籍。
一本书可以唤起对家乡的回忆,一个书房则可以温暖一座城市的人。同年12月,伯鸿城市书房(河山)正式启用,掀起了河山文化建设的高潮。书房不仅给当地群众增加了新的公共阅读空间,也增加了新的多元文化活动空间。通过伯鸿城市书房(河山)的对外开放,安静的阅读空间将不断嵌入河山的各个角落,让阅读融入河山的文脉里、融入居民生活中,进一步发挥文化在城镇发展中的独特作用,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凝聚人心,集聚共鸣,增强河山人民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与此同时,石栏桥村文化礼堂的正式启用也标志着河山用6年时间,实现了文化礼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普通到经典,在推进村级文化礼堂建设中,河山镇根据各村历史传承和文化脉络,在建筑风格、文化活动等方面均融入了地域文化元素,将其打造为美丽乡村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并率先在全市完成了文化礼堂的全覆盖。
如今,河山已建成四星级文化礼堂2家,并开设三家具有河山特色的展馆:即庙头村文化礼堂的农耕博物馆、石栏桥村文化礼堂的麦语轩非遗馆以及八泉村文化礼堂的中国蚕乡风俗体验馆。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