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9年01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今日身边事
2019年01月18日

从农业大县到工业强市跨越,列入全省首批工业强县市

桐乡工业挺起发展脊梁

阅读量:1618    本文字数:2590

桐乡经济开发区。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改革开放前的桐乡,虽然农业基础不断夯实,但工业经济薄弱。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桐乡乡镇企业蓬勃兴起,工业经济迅速发展。在改革开放春风的沐浴下,桐乡工业经过企业改制和产业升级,工业经济步入了健康、稳定、快速、持续的发展轨道,规模、实力不断增强。特别是“工业立市”战略的深入实施,在全市上下唱响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旋律,让桐乡实现了从农业大县到工业强市的历史性跨越。

改革开路

工业经济迸发新活力

1978年以前,桐乡工业门类残缺不全,仅有食品、纺织、饮料等少数几个行业,且规模小、生产能力弱。改革开放后,广大农民积极性、创造性空前高涨,不满足于现状的农民,把目光从土地转向第二产业,一大批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桐乡蓬勃兴起,并产生了青石足佳集团、灵安天女油漆、河山绢纺等一批乡镇企业的“领军者”。

桐乡从砖瓦、水泥、缫丝等乡镇企业起步,在持续做大经济总量的同时,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极大地促进了桐乡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1999年起,桐乡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落后产能淘汰力度,相继启动砖瓦、水泥机立窑和小缫丝等行业整顿工作,陆续淘汰122家粘土砖瓦生产企业、31家小缫丝厂、24座水泥机立窑,为桐乡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腾出了资源要素和发展空间。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和调整,如今桐乡已初步形成以特色纺织服装为主导,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产业结构体系。桐乡产业特色鲜明,尤其在化纤、玻纤、钴镍新材料、橡胶新材料等领域拥有一批全国乃至全球领军企业,全市现已拥有羊毛衫、化纤、皮草、家纺布艺、蚕丝被、纺织植绒、绢纺等七大中国产业名镇称号。

改革开放初期,全民、集体所有制经济是桐乡工业的主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利润留成”“利改税”“承包经营责任制”“租赁制”“股份合作制”“股份制”等一系列改革举措的推出,为工业经济的兴起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乡镇企业等多种经济成分快速发展。1979年,桐乡农村第一家联户股份制企业大洋并线厂在大麻镇创办;同年,洲泉镇青石乡东田村16位农民创办足佳皮鞋厂;1987年,桐乡毛纺厂、桐乡化肥厂和梧桐丝厂首批开展承包经营试点,揭开了桐乡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序幕。1988年10月,全市第一家股份制国有工业企业——桐乡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桐乡的经济开发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也是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真实写照。1992年,桐乡经济开发区建立,1993年11月,经省政府批准成为首批省级经济开发区之一。

撤县设市

工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1993年,桐乡撤县设市,企业改制步伐随之加快。1994年,全市实施了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至2000年末,全市累计完成企业改制1227家,改制率96.3%,其中国有、城镇集体企业改制率为86.0%,乡镇企业改制率为99.0%。1999年,以巨石为核心资产,振石股份有限公司为第二大股东的中国化建上市。2010年,浙江双箭橡胶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成为桐乡第一家上市企业。目前,全市已有上市企业1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1家,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19家,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1家。

桐乡工业在发展初期,是以轻工业、小企业、加工工业为主的低层次工业结构,改革开放后,企业规模优势逐步彰显。进入新世纪后,桐乡工业加快了兼并重组的步伐,2014年,桐乡规上工业企业数突破千家,规上产值达1367亿。在扩大企业规模的同时,桐乡工业企业还专注创新和产品质量提升,自2017年工信部、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公布首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培育)企业名单以来,截至目前,我市已有巨石集团、桐昆集团、新凤鸣集团、新澳纺织、恒石纤维等5家企业入选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名单,双箭橡胶入选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培育企业名单,数量稳居嘉兴市第一。2018年12月,巨石集团获得我国工业领域最高奖项——“中国工业大奖”,这也是我国玻纤行业第一次获得该奖项。桐昆集团、新凤鸣集团、振石集团三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创新是工业转型升级永恒的主题。改革开放以来,技术创新在桐乡逐步深入推进,成为工业企业,特别是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手段,技术创新体系和机制初步形成,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先后培育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2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576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69家,省级企业研究院24家。国家毛针织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落户桐乡,先后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浙江省科技强县(市)、“浙江制造”品牌培育试点县(市)等称号。

互联开放

数字经济谋求新跨越

201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乌镇,也为桐乡开启了发展数字经济的新篇章。2015年8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设立乌镇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打造全省信息经济发展的示范区、全国“互联网+”发展的先行区。承接大会红利,努力打造“网络智慧强市”,新兴产业与特色优势产业并驾齐驱的工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同年11月,桐乡被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列为“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全市累计已有巨石集团、新凤鸣集团等7家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认证,数量列嘉兴第一,巨石集团还被工信部列为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桐昆集团、双箭橡胶等5家企业入选2017年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示范试点企业名单,数量列嘉兴第一。全市累计“上云”企业数达1924家,数量和完成比例均居嘉兴第一。

2018年是“一带一路”倡议5周年。时光回溯至2013年,是年,因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有着“开放”基因的桐乡切入发展新通道。五年来,桐乡以巨石、华友、桐昆等一批重点境外投资企业为核心,推进龙头和骨干企业率先通过建立境外生产基地,推动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18年,巨石埃及公司年产20万吨玻璃纤维生产基地全面建成投产。

工业兴则县域兴、工业强则县域强。一串串数据足以见证改革开放40年桐乡工业取得的巨大成就。1978年桐乡市工业总产值仅为1.69亿元,到1993年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100.26亿元,到2011年又突破千亿,达到1081.19亿元,桐乡用33年时间实现从亿到百亿、千亿的跨越,工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2年,桐乡成为全省17个扩大经济管理权限的经济强县(市)之一。2012年,桐乡成功入选浙江省首批20个工业强县建设试点名单。荣誉面前,桐乡工业经济持续实现新的跨越,截至2017年,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249家,超5亿元企业42家;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1501.2亿元,为1978年的887.2倍,40年间,年均增长19.0%。三次产业结构由1982年的49.8︰34.9︰15.3调整为2017年的3.3︰50.8︰45.9。

乌镇互联网产业园。

桐乡科创中心。

巨石集团。

(本版图片由桐乡市摄影家协会提供)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