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9年03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八版:风雅桐乡
2019年03月07日

打造精品佳作,助力“风雅桐乡”

桐乡在第十一届嘉兴市文学艺术南湖奖评选中再创佳绩

阅读量:1207 本文字数:1559

本报记者 颜明芬 陈亚萍

徐春雷近照。

摄影《乌镇——李家父子五十年水乡影像》

篆刻《百芙蓉印斋胤斌朱迹》。

桐乡花鼓戏《望蚕讯》。

摄影《风雪路上》。

越剧小戏《司马光砸缸》。

日前,第十一届嘉兴市文学艺术南湖奖评选结果公示。经作者申报、主管部门推荐和评审委员会初评、终评,共评出荣誉奖1名、成就奖空缺、新苗奖1名、创作奖34件。

据了解,本届“南湖奖”参评对象为嘉兴市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间取得成果的文学、文艺理论、戏剧、影视、美术、书法、摄影、音乐、舞蹈、曲艺、民间文艺等优秀作品,以及对嘉兴文艺事业发展有显著贡献的个人。

其中,我市民间艺术家徐春雷获评荣誉奖,费胤斌的篆刻《百芙蓉印斋胤斌朱迹》获评创作奖金奖,李渭钫、李力群、李群力的摄影《乌镇——李家父子五十年水乡影像》和桐乡市高桥实验学校的越剧小戏《司马光砸缸》获评创作奖银奖,苏惠民的摄影《风雪路上》和桐乡市文化艺术服务中心的桐乡花鼓戏《望蚕讯》获评创作奖铜奖。

文艺精品创作有新突破

今年84岁的徐春雷精神矍铄、笔耕不辍。目前他正在整理《桐乡神歌》和《桐乡花鼓戏》,每天都将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浙江省的民歌,听到最多的是周大风先生的《采茶曲》,其实可以代表浙江的民歌有很多,比如桐乡蚕歌、嘉善田歌等,地方特色很强,有些还配有仪式活动,就是少有人传承创新曲调。”虽年至耄耋,徐春雷仍不忘那份守护民间文艺的初心。他说,民间文艺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希望年轻一代在传承和创新中留住传统,守望乡愁。

2016年,李渭钫与儿子李力群、李群力共同出版摄影集《乌镇——李家父子五十年水乡影像》,父子接力拍摄的乌镇,年代不同,视角不同,老照片,新照片,相互交融,相映成趣,用影像抒发对乌镇深厚情感的同时,引发读者的思古追踪之情。无论历史的背影还是发展的新颜,一部乌镇发展影像史,完整地保留在李家父子的镜头里。“从镜头里看到乌镇越来越美,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和自豪。”李渭钫说。

桐乡戏曲秉传承、重发展。桐乡市高桥实验学校的越剧小戏《司马光砸缸》把少年司马光聪明好学、砸缸救人的故事通过全新的形式搬上舞台,在第二十一届全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演出中荣获“原创类最佳集体节目”并列第一名,为该项赛事最高荣誉。当时,参加演出的13位小演员都是小学二至五年级的学生,最大的11岁,最小才8岁。

而桐乡花鼓戏《望蚕讯》作为一个15分钟的小戏,从生活小事入手,在舞台上呈现了一派江南风情和传统民间风俗,第一次演出就一举摘得了浙江省新农村题材小戏会演金奖。剧中,大部分演员为80后、90后,使传统节目呈现出更多青春活力。

推出更多桐乡特色精品

文艺精品创作,是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

2018年,徐玲芬的散文作品《门对孤山》获“冰心散文奖”优秀奖;曹建平书法作品获“陆维钊奖”第八届浙江省中青年书法篆刻展优秀作品奖;少儿越剧《白菊飘香》获第三届浙江少儿戏曲小金桂比赛暨第二十二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浙江选拔赛冠军,并获得全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最佳原创类集体节目”;《桐乡文化体育志》和《鲍月景书画集》编纂出版工作顺利完成;《桐乡历史文化丛书》(第四辑)编写工作正式启动……

过去一年,我市文艺精品层出不穷,大大提升了文化竞争力,扩大了桐乡文化的影响力,全市文艺精品创作迸发出蓬勃之势。越来越多的桐乡故事、桐乡声音正借着精品佳作的“翅膀”,从梧桐之乡飞向全国。

一直以来,桐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地域特色都是文艺工作者关注的重点。

记者获悉,2019年,桐乡将组织实施一批文艺精品创作,做好省、市“五个一工程”奖及文化精品扶持项目的培育申报工作,力争在2019年省、嘉兴市“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上取得佳绩。同时,加强对文艺精品的扶持,完善评奖和激励机制,探索建立重大题材精品创作奖励机制,激发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潜力和创作活力,在新时代再创桐乡文艺事业新辉煌,在繁荣文化中增添风雅桐乡底蕴。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