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9年11月0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今日身边事
2019年11月04日

2018年度浙江省文博事业发展水平评估结果公布,桐乡位列全省第二,嘉兴第一

文博事业筑起“风雅桐乡”最美底色

阅读量:697    本文字数:2203

桐乡市文化中心。

桐乡博物馆。

君匋艺术院。

罗家角考古遗址公园。

中心记者  颜明芬  通讯员  朱宏中

日前,浙江省文物局公布了《全省文博事业发展水平评估数据(2018年度)》,桐乡在纳入评估的83个县(市、区)中位列全省第二,嘉兴第一。这是桐乡自2015年以来,连续四年排名全省第二,而这背后,是桐乡文博事业的累累硕果。

据了解,该评估体系共有五大类别25项指标,包括文物资源量、文物事业保障水平、文物业务工作水平等。在这些细化评估中,桐乡文博事业发展亮点频出。

文物家底殷实

形成良性保护模式

桐乡历史悠久、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境内留存了众多的文物古迹、文明印痕。这些历史文化遗存是桐乡社会历史发展的轨迹和记忆,是记得住的乡愁,看得见的发展。

一件件“文化瑰宝”,一处处“文化宝地”,构成了桐乡丰厚的文化积淀,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市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正在保护中得到更好地传承与利用。

今年6月,在乌镇镇民合村举行的文物保护志愿认领仪式上,77位乌镇镇文物守护人每人获得了一张“乌镇镇文物保护单位认领证”。在这之后,他们成为了乌镇77处文物的守护者、传播者、推广者,坚持常态性呵护身边的文化遗产。

在桐乡,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对桐乡的文物如数家珍,对桐乡的文物故事娓娓道来,他们就是31名“文物故事宣讲员”。

及时竖立新公布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标识,划定保护范围,落实各项管理制度,组织人员定时巡查,开展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责任公示……多年来,桐乡积极倡导全方位、多层次的保护方式,确立了“以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为要,通过合理利用促进历史文化有序保护传承”的良性保护模式。

以文博场馆为载体

开展多种文化惠民活动

桐乡的文博场馆建设起步较早,上世纪70年代,桐乡就成立了全省最早一批的县级博物馆。经过40多年的发展建设,我市已有桐乡市博物馆、茅盾纪念馆、丰子恺纪念馆、君匋艺术院、钟旭洲钱币艺术博物馆、吴蓬艺术院(桐乡书画院)等6家国有文博场馆。

提高软硬件设施,加强社会服务质量,提升陈列展览水平,深入开展学术研究……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风雅桐乡”建设,高度重视文博事业发展,无论是展馆建设、馆藏陈列,还是社会功能、对外影响都实现了飞跃式发展。

桐乡市博物馆、茅盾纪念馆、丰子恺纪念馆、君匋艺术院、钟旭洲钱币艺术博物馆等5家博物馆全部通过了国家三级博物馆运行评定,桐乡成为全省三级博物馆数量最多的县(市)。

文博场馆的建设,在落实文化惠民的同时,深层次地宣传和传承了城市历史文化。各文博场馆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完善场馆硬件设施,提升场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让文化红利惠及更多百姓。

依托乌镇景区的发展,茅盾纪念馆每年游客接待量达500多万人次,成为对外宣传桐乡人文资源的重要窗口,文化名片工程得到亮化和有力推进。

2018年丰子恺纪念馆结合丰子恺120周年纪念活动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桐乡市博物馆每年接待市民、游客17万多人次,特别是在春节、国庆等节假日期间,每天走进博物馆的市民达到五六千人次,其中学生群体占了绝大多数。

据统计,2018年,我市各博物馆共举办各类展览55场(次),开展教育活动262场(次),参观人数达656万人次。

今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我市推出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近20项主题宣传活动——“桐乡宝藏”第二季之“镇馆之宝”文物展,不畏浮云遮望眼——丰子恺的浙大缘与温州情,翰墨沉香——君匋艺术院1987年开院征集作品展,君匋艺术院“零距离赏宝”活动,钱币展进学校、村(社区)活动……

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拉近了公众与文化的距离,使文博场馆的社会效益最大化,也让更多人加入到保护文物、保护文化遗产的队伍中。此外,我市还不断加强与全国各地文化场馆之间的馆际交流与合作展览,让桐乡文化“走出去”。

2018年,桐乡举办了“我自爱桐乡——丰子恺艺术省亲之旅”展和在香港、北京、杭州等地举办的系列展览,掀起了一波波丰子恺热潮。

让文博场馆资源“活”起来

把历史智慧告诉更多人

如何让更多桐乡人了解家门口的文化,推动这些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今年6月,“风雅桐乡·文化寻宝”活动正式启动,持续激发起市民“我自爱桐乡”的情怀。

以“寻宝”为创新手段,通过“全民荐宝、全民鉴宝、全民见宝”3个活动阶段,使桐乡优秀文化资源得到全方位解读、传播,在保护文化遗存、延续城乡文脉、赋能乡村振兴的同时,让分布在全市各处的文明符号、文化遗产“活”起来

2018年,罗家角考古遗址公园成功入选浙江省第二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该公园占地面积约20公顷,是以罗家角遗址为载体,展现马家浜文化内涵和新石器时期的稻作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考古遗址公园。

如今,公园内的罗家角展示馆正在积极展陈布置中。未来,这里将成为传承和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

这两天,桐乡市博物馆内的“文物资源多馆展示”和“良渚体感交互”展项引来市民争相前往。借力“互联网+”,开启虚拟的博物馆旅行,让博物馆突破传统形式上的时空限制,更加方便、快捷地为观众提供优质服务,我市的博物馆数字化建设顺势而行。

文物不仅见证着历史变迁的沧海桑田,更是文化自信的基石。如今,古老的桐乡大地灵气依旧、璀璨胜昔,而生动再现桐乡人民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并代代相传的智慧与创造的历史遗迹,已经成为凝聚桐乡人美丽乡愁的“精神家园”。

让文物保护成果惠及更多的群众,让城市文明记忆得到更好的传承。我们相信,只有始终对历史文化保持一种敬畏,让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珍存、历史文脉走近百姓、走进当代,才可能让“风雅桐乡”走向未来。

(本版图片为资料照片)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