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待花开,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访桐乡市实验幼儿教育集团茅盾实验幼儿园园长吴爱芳
中心记者 朱方红
桐乡市实验幼儿教育集团茅盾实验幼儿园位于市区新民北路,成立至今已走过7个年头。如今,这所幼儿园已成为省一级幼儿园,并以优质的特色教育深受家长青睐。
幼儿园的办学理念是什么?3个园区如何同步发展?“生态育德”课程与育人方式如何有机结合?带着相关疑问,本期“校长访谈”,一起来认识园长吴爱芳,感受她的教育初心。
吴爱芳近照。(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记者:去年,集团化办学升级,茅盾实验幼儿园成为桐乡市实验幼儿教育集团旗下的一份子,茅盾实验幼儿园的办园理念有变化吗?您希望打造一个怎么样的幼儿园?
吴爱芳:我们的办园初心和教育理念不会因集团化办学而改变。幼儿园一直坚持“静待花开,让孩子成为他自己”的办园理念,从“绿环境、润课程、和团队、融家园、自管理”5个维度构建“生态育人”的园所文化体系;以培养“有爱、有礼、有能、有根”的中国娃为育人目标,朝着“做有故事的课程,办有文化的教育,施有温度的研修,成有思想的教师”这一目标前行。
记者:走进茅盾实验幼儿园,会被这里花园式的生态环境所吸引,您当初在规划幼儿园的环境建设时,是如何考虑的?又是如何把“生态”与“育人”两块内容进行有机结合的?
吴爱芳:我们在规划时,就是希望打造一所特色鲜明的幼儿园。在具体落实过程中,我们发挥全园幼儿教师的智慧,确定了办园特色,并不断进行完善和提升,力求达到效果最大化。
“生态育德”园本课程,是在生态教育理念的引领下,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幸福,并积极构建“家庭——幼儿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生态系统,实施“走心润行”的体验式育德,让幼儿在“以身体之”“以情感之”“以心验之”的过程中,去感受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相互依存、和谐共处的关系,养成亲社会行为和良好品性,培养“有爱、有礼、有能、有根”的中国娃。
记者:“让每个孩子在家门口有好学校上”、“每一所学校都是窗口学校”……这是桐乡的教育愿景。茅盾实验幼儿园有3个园区,如何保持协调发展?
吴爱芳:茅盾实验幼儿园现有本部、庆丰、附幼3个园区,在办园理念和“生态育人”园所文化的引领下,每个园区的教育特色各有侧重。比如本部重点夯实《生态育德》课程,庆丰园区注重《生态艺术》课程,附幼园区则是《“悦”读》特色。
记者:当下,不少家长存在焦虑情绪,孩子未到入园的年龄就提前学习英语、舞蹈等兴趣班,您觉得这样的超前意识,是利还是弊?
吴爱芳:当下,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急不得。教育是一项长远而细致的工程,应该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在幼儿阶段,不要一味盯着学科知识、兴趣发展盲目追赶,否则容易弄巧成拙。
记者:那么,在孩子上幼儿园时期,家长需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哪些方面?如何更好地做好幼小衔接?
吴爱芳: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幼儿园阶段,家长对孩子技能的训练、学科知识内容的机械强化应尽量少些,而是应注重培养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以及受挫折能力等。
记者:每个孩子都是独立个体,家长如何做到因材施教?您作为教育人士,在家庭教育方面,有何好的建议和想法?
吴爱芳:需要家长有这样的意识:孩子的成长有快有慢,不要盲目进行比较,否则容易让孩子“伤痕累累”。
不少家长非常重视家庭教育,从不同渠道获取育儿知识。但如何真正运用到自己孩子身上,需要根据孩子的性格、年龄特点等进行研判,找寻适合的育儿方法。
家长应尽量给孩子更多体验式教育,在具体实践中让孩子获取更多经验,不断提升他们的品质。
记者:从小学副校长调任到幼儿园当园长,这个转变对于您而言带来了哪些挑战?在幼儿园管理方面,有什么心得?
吴爱芳:虽说教育是相通的,但在具体实践中确实遇到了不少挑战。比如幼儿园在管理机制与教师队伍的结构方面,与小学存在诸多差异。进入幼儿园工作后,我始终坚持从幼儿园实际出发,抓好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让队伍人心聚在一起。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注重园所文化顶层设计,让我们的教育理念一步一步落到孩子们身上。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