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1年01月1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教育
2021年01月19日

如何与青春期孩子沟通?专家来支招

阅读量:442 本文字数:953

中心记者 朱方红

何姗姗近照。

日前,王女士遇到一件烦心事,正在读高中的女儿周末回家,在家没待多久就和她吵了一架,女儿一气之下还把复习书扔了。“为了女儿,我这一年生意也不打理了,安心管孩子,还管出了矛盾,这都是什么事!”王女士心里很不是滋味。

如王女士这般在孩子身上投入极大精力的家长不在少数。他们像直升机一样,随时随地盘旋在孩子的上空……

“大部分家长或多或少都会产生如何与孩子沟通的困惑。如果孩子正处于青春期,家长会面临更多烦恼。”桐乡市高级中学心理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嘉兴市“十佳家庭教育讲师”何姗姗在与学生相处或接待家长咨询时,常遇到类似的情况。

早些年,何姗姗接待过一名爱哭的女生,这名女生并非天生爱哭,而是心中有苦闷不知如何化解,感到无助时便趴在课桌上哭。班主任多次询问,也未得知缘由。其实,事情起因是她的室友常说脏话,“室友的行为令她无法接受,在与父母交流后也未得到理解,家长认为这只是小事,让她不理会就好。”何姗姗告诉记者,这名爱哭的女生面对这样的室友非常无奈,因此,哭成为她面对压力或困难时的被迫之选。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随着孩子的成长,特别是到了青春期,家长会发现孩子有很大变化,比如情绪起伏不定、易焦躁或不愿与家长交流等,这常常让家长束手无策,然后发出“我的孩子到底怎么了”的感叹。

有何破解之法?何姗姗建议家长,第一,要了解孩子的阶段性成长特征,例如青春期的孩子会出现哪些行为、展露哪些情绪,家长在思想上早做准备,在行动上积极应对,而不是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处理问题;第二,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温暖,营造低压友好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在遭遇困难或挫折时可以把家当作避风的港湾,把父母当成他的知心伙伴;第三,要改变唠叨、盘问和命令式的交流方式,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理解其所思所想,采取双向、正面的沟通模式;第四,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在生活中做好孩子的表率,言传身教,多用实际行动影响孩子、激励孩子,创造和谐向上的家庭氛围。

“家长要把控好与孩子相处的边界,切勿越界,更不要带着‘为孩子好’的心理试图掌控孩子,这样做会让孩子压力倍增,只能适得其反。”何姗姗表示,当下不少家长已经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会自觉加强理论学习,但要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行动,家长要从改变自我做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