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1年07月1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风雅·党史
2021年07月16日

纪念茅盾先生诞辰125周年手迹展日前举行

传承革命精神 展风雅桐乡精神内涵

阅读量:1566    本文字数:1464

中心记者 沈淑桦

今年是茅盾先生诞辰125周年。日前,纪念茅盾先生诞辰125周年手迹展在浙江传媒学院(桐乡校区)举行,延续茅盾文学文脉,传承优秀本土文化。

茅盾诗词。

茅盾日记。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茅盾先生诞辰125周年手迹展现场。中心记者 潘竞毅/摄

茅盾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见证者、参与者、书写者,他的一生留下了大量手迹,成为中国文坛的珍贵文化遗产。此次展览也是桐乡近年来首度公开展览茅盾先生的部分手迹。展品来自桐乡市档案馆和中国现代文学馆,大量珍贵的往来书信、日记、文章草稿等纷纷亮相。

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茅盾文化爱好者。透过展柜玻璃,大家能够清晰地看到茅盾先生亲手写下的修改和批注,这些是研究茅盾的第一手史料。

近距离观赏茅盾先生的手稿,与在出版书籍上直接阅读手稿内容有极大的不同。“首先,我们可以观赏茅盾先生的书法,茅盾先生将瘦金体等字体的美感融入到自己的书法中,娟秀而有力量,这也是他的内在品格、文学立意的写照。其次,茅盾先生的信件等手稿同样具有美学韵味,也给我们研究中国近代历史、茅盾先生的生平事迹留下了珍贵的资料。”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北塔介绍。

多年前,茅盾先生在党的领导下,始终坚持用自己手中的笔,讴歌中华民族同仇敌忾、慷慨赴死之精神和中国知识分子浴血奋战的爱国激情,以此激励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反抗外敌侵略,最终迎来新中国的诞生,并为新中国的文化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接下来,纪念茅盾先生诞辰125周年手迹展还将在江苏、北京等地进行巡回展览,传递革命精神正能量,向全国展现风雅桐乡的精神内涵。

本次展览由中国茅盾研究会、中国现代文学馆、浙江传媒学院、桐乡市档案馆联合主办,将展至9月28日。

新闻链接

茅盾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乌镇度过的,在他此后人生,故乡的一草一木,故乡的人和事,都成为其创作时最生动的素材。在他的作品里,我们也总能找到那份亲切与感动。

茅盾笔端的故乡

“只要蚕花熟 ,就好了 !他们想象到一个月以后那些绿油油的桑叶就会变成雪白的茧子 ,于是又变成了丁丁当当响的洋钱 ,他们虽然肚子里饿得咕咕地叫 ,却也忍不住要笑。”

——1932年短篇小说《春蚕》

这双桥镇有将近十万的人口,两三家钱庄、 当铺,银楼,还有吴荪甫独力经营的电力厂、米厂、油坊。这都是近来四五年内兴起来的。

在他(阿二)的遮黑了的眼前,立刻又涌现出那个几千人的大会,无数的锄头红旗,还有同样红的怕死人的几千只眼睛;在他耳边,立即又充满了鳇鳇鳇的锣声,和暴风似的几千条喉咙里放出来的咆哮怒吼。

——1931年长篇小说《子夜》

他又摹仿上海大商店卖“一元货”的方法,把脸盆,毛巾,牙刷,牙粉配成一套卖一块钱,广告上就大书“大廉价一元货”。店里本来还有余剩下的红绿纸,寿生大张的裁好了,拿笔就写。两个伙计和学徒就乱哄哄地拿过脸盆,毛巾,牙刷,牙粉来装配成一组。人手不够,林先生叫女儿出来帮着写,帮着扎配,另外又配出几种“一元货”,全是零星的日用必需品。

——1932年短篇小说《林家铺子》

我听得了这样的对话在那些可怜的焦黄脸中间往来:“四丈布罢!买棉纱就花了三块光景;当当布,只得两块钱!”“再多些也只当得两块钱。——两块钱封关!”“阿土的爷那半车丝,也只喝了两块钱;他们还说不要。”不要丝呵!把蚕丝看成第二生命的我们家乡的农民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这第二生命已经进了鬼门关!

——1932年散文《故乡杂记》

从前农村还是“桃源”的时候,这“香市”就是农村的“狂欢节”。因为从“清明”到“谷雨”这二十天内,风暖日丽,正是“行乐”的时令,并且又是“蚕忙”的前夜,所以到“香市”来的农民一半是祈神赐福(蚕花二十四分),一半也是预酬蚕节的辛苦劳作。

——1933年散文 《香市》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