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江
围绕打响“江南文化”品牌
苏州吴江这样修复、传承、活化、守护文物
吴江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3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8处,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06处;另有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145处,吴江区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单位231处,共计510处。
2021年以来,吴江区围绕打响“江南文化”品牌,助力创建苏州文物建筑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积极探索吴江文物资源保护、管理、活化、利用的新途径、新方法、新举措。
深化基础,加大文保力度
召开全区文物工作会议,调整吴江文物管理委员会,通报《2021年吴江区文物工作要点》。加强部门协作,开展四次联合审查文物单位共计120余处。优化文物保护工程评审、验收流程,全年完成14处文物保护方案评审、15项工程验收,评定区级文物专项补助项目17个。
以国保单位三里桥修缮、省保单位吴江文庙修缮为重点,全面开展首届吴江区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巡查行动,切实提高全区文物建筑修缮、保养维护、抢险加固、环境整治工程质量。全流程督查35项修缮工程90余次,梳理工程管理、安全隐患、修缮效果、资料缺失等问题线索38条,反馈整改建议13类,提前介入督促整改落实。
全区4处不可移动文物、34件(套)可移动文物入选《江苏省革命文物名录(第一批)》。实施首届吴江区510处不可移动文物安全监测工程,实地勘探建立全区文物完好程度、保存状况、安全措施、周边环境协调性档案。结合行业直查一手资料,迅速函告隐患险情,精准指导属地推进预防保护、隐患整治工作。
项目领航,发挥头雁效应
吴江区贯彻落实《江苏苏州文物建筑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实施方案》,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活化利用。
师俭堂被列为苏州“以文筑城”水乡城镇民居保护利用示范项目,其保护修缮工程入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保护项目。震泽镇积极推进“古镇再塑”工程,分期逐步恢复頔塘市河、斜桥河等水系,重建砥定桥、通泰桥、城隍庙,有序修缮师俭堂、致德堂等重要文保单位,做到水系恢复和古镇保护的有机统一。
坛丘缫丝厂被列为苏州“以文兴业”丝绸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示范项目。盛泽镇启动打造“丝绸水路”国际文化街区——SERES文旅产业园,将艺术、设计、时尚、文化、旅游、餐饮等多元业态融入沉浸式和主题化的文旅体验,打造可消费、可体验、可产业的丝绸文旅新地标。
编制完成《大运河文化带(吴江段)建设规划》,推出三里飞桥、九里石塘等“运河八景”手绘地图和系列短视频。推动吴江大运河文化展示馆建设、运河古纤道公园建设。组建“才聚大运河”文化传承志愿者队伍,组织开展“吴江运河名景”主题绘画比赛。
举办首届吴江区“最美文保人”评选活动,15位候选者事迹采用全媒体、多维度展播,获20万次观看、34万次投票;举办“八馆联动,博览吴江”文博惠民系列活动,吴江博物馆创新开展多元化线上展览。
联合上海青浦、嘉兴嘉善,推出“长三角示范区流动博物馆”产品,创建长三角示范区文博场馆“博享荟”品牌,发布“长三角示范区文博空间地图”,推进示范区整合资源、聚合发展,提升文博场馆整体公共服务水平。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