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每个孩子都出彩
——访桐乡市濮院茅盾实验小学校长沈志飞
中心记者 朱方红
沈志飞近照。受访者供图
在濮院时尚毛衫特色小镇,有多所小学。“年轻”的桐乡市濮院茅盾实验小学(以下简称“濮院茅小”)就是其中之一。该校办学时间不过7年,今年6月将迎来第二届毕业生。
作为一所年轻的学校,如何形成自己的特色?本期《校长访谈》,让我们走进濮院茅小,倾听校长沈志飞的教育梦。
记者:濮院茅小的定位是什么?学校办学理念是什么?
沈志飞:濮院茅小的定位是一所“高起点、高品位”寄宿制学校,作为濮院其他学校的有益补充,满足老百姓对教育的多样化追求。
学校以“教育如虹”为核心文化,以“让每个孩子都出彩”为办学理念,在校训“志存高远 气贯长虹”引领下,致力于培养出彩的中国少年。聚焦“每个孩子”,视每个孩子为平等的生命体,博爱于心,润物于行,让教育惠泽每个孩子;锚定“出彩”,视每个孩子为独特的个体,尊重个性,激发潜能,使其绽放独特光彩。
记者:“教育如虹”,“虹”即为彩虹。那学校是如何围绕“让每个孩子都出彩”做文章的呢?
沈志飞:在思想引领方面,学校通过对师生、家长进行宣传引导,实现高效的家校联动,形成“生生皆可成才,生生尽展其才”的育人氛围。在课程保障方面,学校开设以“家国红”“活力橙”“文化黄”“生态绿”“励志青”“科创蓝”“艺术紫”七大课程,让学生在丰富的课程中寻求热爱,各展所长。在活动推进方面,每年学校都会举办阅读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等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在评价导向方面,学校坚持用多把尺子量学生,开展“扬善小达人”“自理小能手”“阳光小主人”“才艺小明星”等评选,通过特长生评比、才艺大舞台、出彩少年秀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各出其彩。
记者:濮院茅小将被打造成一所“美美的、暖暖的、棒棒的”的未来学校,这句话怎么理解?
沈志飞:美在有情怀,教育是一场美丽的修行,是漫漫修行路上与美不期而遇的惊喜和感动。暖在有温度,教育是影响儿童精神成长、温暖儿童心灵的事业。棒在有质量,要竭尽所能,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最好的“彩虹”,绽放最绚丽的光彩。这与我校的办学理念是不谋而合的。
我记得,英国一所学校的宣传语翻译过来是这样的——“不仅是一所学校,而且是一个社区”。其实,这也是我对未来学校的理解,更是我们办学的方向。今年,我校启动了省级课题“未来学校微型社会化场景建设与应用研究”,通过对学校空间的变形、重组、建构、叠加,创建学生学习社会化场景,如模拟法庭、垃圾分类中心、近视防控中心等,以项目化、沉浸式学习形式,全域、全面、全方位将学生学习融入场景中,打通学生与社会的关联,让学生在体验中体会“当下即未来”。
记者:劳动教育,是当下的教育热点。濮院茅小在劳动教育上有何创新?今年秋季新学期将有哪些新变化?
沈志飞:濮院茅小作为一所寄宿制小学,一直重视学生的劳动教育,特别是在学生必备生活技能的培养和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等方面。从孩子跨入学校的大门起,刷牙洗脸、洗衣叠被、整理衣柜、削果皮等,都是孩子们的必修课。同时,学校依托校园小农场、巧木彩绘工坊等开展劳动技术教育。
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始,我们学校将以省级课题“未来学校微型社会化场景建设与应用研究”为契机,建设学校的美食工坊、酵素工场等劳动教育场景,让劳动教育有课时、有内容、有场地、有特色,将教育部对劳动教育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记者:家校共育是每个教育人绕不开的话题。濮院茅小如何深耕家校共育这项工作?
沈志飞:为了解家长们是否具备实施家庭教育的能力,今年,我们对709位家长进行了家庭教育能力问卷调查。调查显示:60.79%的家长没有学习过教育学方面的专业知识;77.43%的家长没有学习过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90.27%的家长表示需要家庭教育方面的专业辅导……
透过数据,我们发现:作为家庭教育第一责任人的父母“有心无力”。提高家长实施家庭教育的能力是提升家校共育水平的有效突破口。为此,今年,学校专门制定了《桐乡市濮院茅盾实验小学家庭教育能力提升计划》,以唤醒意识、普及知识、突出共育、示范引领、数字传播为特色,明确学校职责,构建以德育处、班主任工作心育坊为主导,优秀家庭教育教师参与,家长自我成长、家校共育的学校家庭教育发展新格局。
具体举措主要包括:制作家庭教育短视频,投放至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创新好家长评选方式;开展家校共育沙龙活动;定期推送家庭教育文章等,提升家长实施家庭教育的能力,激活家长“家校合作共育”活力。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