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2年06月0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风雅·公益广告
2022年06月06日

桐乡端午,就藏在丰子恺的一笔一墨里……

阅读量:212 本文字数:1712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刚刚过去的端午期间,人的记忆也被牵回了童年——悬在门头的艾草、妈妈亲手包的粽子、孩童头上的虎头帽……对如今的我们而言,节日不仅仅是对文化的传承,也是重拾民俗之乐、烟火之美、手作之情的契机。

回看桐乡端午,其实就藏在丰子恺的一笔一墨里。让我们透过笔墨,寻回端午,寻回生活的温情。

端午怀揣的,自古都是一份护佑安康的心意。丰子恺在《端阳忆旧》一文中,回忆了他幼时过端午的情景。他在文章中这样写道:

我幼时,即四十余年前,我乡端午节过得很隆重:我的大姐一月前头就制“老虎头”,预备这一天给自家及亲戚家的儿童佩带。染坊店里的伙计祁官,端午的早晨忙于制造蒲剑:向野塘采许多蒲叶来,选取最像宝剑的叶,加以剑柄,预备正午时和桃叶一并挂在每个人的床上。

我的母亲呢,忙于“打蚊烟”和捉蜘蛛:向药店买一大包苍术白芷来,放在火炉里,教它发出香气,拿到每间房屋里去熏。同时,买许多鸡蛋来,在每个的顶上敲一个小洞,放进一只蜘蛛去,用纸把洞封好,把蛋放在打蚊烟的火炉里煨。煨熟了,打开蛋来,取去蜘蛛的尸体,把蛋给孩子们吃。

到了正午,又把一包雄黄放在一大碗绍兴酒里,调匀了,叫祁官拿到每间屋的角落里去,用口来喷。喷剩的浓雄黄,用指蘸了,在每一扇门上写王字,又用指捞一点来塞在每个孩子肚脐眼里。据说,老虎头,桃叶,蒲剑可以驱邪;蜘蛛煨蛋可以祛病;苍术白芷和雄黄可以驱除毒虫及毒气。至于门上的王字呢,据说是消毒药的储蓄;日后如有人被蜈蚣毒蛇等咬了,可向门上去捞取一点端午日午时所制的良药来,敷上患处,即可消毒止痛云。

世相无常,现在这种古道已经不可多见,端阳的面目今非昔比了。我独记惦门上这个王字,是为了画中的门上的点缀。光裸裸的画一扇门,怪单调的;在门上画点东西呢,像是门牌,又不好看。惟有这个王字,既有装饰的效果,又有端阳的回想与纪念的意味。

在丰子恺看来,端午种种,寄托着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对先祖的敬畏,也是平淡生活中难得的点缀。

老虎头、戴虎头帽和香囊、裹粽子、挂“三草”、吃“五黄”……这些珍藏在记忆深处的桐乡端午习俗,你是否还记得?

老虎头

丰子恺有一幅《老虎头》的漫画,画中“驱邪降福”的纸幡之下,留着长辫的大人,醮着雄黄汁,给三个小孩的额头上画“王”字(“老虎头”)来祈求安宁。除了在小孩额头写“王”字,旧时人们还要在端午日正午,在门上用雄黄酒写上“王”字。所以,在丰子恺写民间生活的漫画中,门上往往有一个“王”字。

戴虎头帽和香囊

过去人们对农历五月不大喜欢,说它是“恶月”,认为这是个五毒丛生的月份。因此,当奶奶、外婆的都要给孙子、外孙做一顶虎头帽、一双虎头鞋子,还得做几个香囊,让孩子佩戴在身上用以驱瘟辟邪。考究的人家还会用红线串起一只只小粽子或菱角模样的香囊挂在眠床的挂钩上,用以辟邪。

他们往往离端午节个把月时,就忙着从箱橱角落里寻出来五颜六色的碎布或碎绸片,去药店里买一包羼起了雄黄、苍术、香草的药料回来,做成香囊。这香囊有方、圆、锥形,外面用丝线绣起花卉鸟兽图案,争奇斗巧。

裹粽子、吃粽子

端午节前一天,要裹粽子,有肉粽、夹沙粽、赤豆粽、枣子粽,也有把米在老碱水里稍浸一会儿,裹出来的叫碱水粽,吃起来有一股特别的清香。

挂“三草”

端午这天,桐乡家家户户在门楣或窗沿上都要悬挂三草——菖蒲草、八角刺藜(一种叶子八个角长尖刺的常绿灌木)和大蒜头,以避邪祛毒。

吃“五黄”

端午节有吃“五黄”的习俗,桐乡人的“五黄”是:雄黄酒、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人们之所以要食“五黄”,有一种观点认为,“五黄”能克“五毒”(毒蛇、蜈蚣、蝎子、壁虎、蟾蜍 )。

打闷烟

打闷烟是桐乡人过端午的一种特殊习俗,也称“点蚊烟”或“打蚊烟”,在端午节这天中午,人们在堂屋内点起炭火盆,将从野外采来的艾蒿、蚊子草(花形似蚊)等放入炭火盆,使其生出袅袅浓烟,散发出呛人的烟味,据说打过蚊烟之后,入夏蚊子就少了。

吃“蜘蛛煨蛋”

在丰子恺先生的故乡,石门一带的乡下,端午还有“蜘蛛煨蛋”的风俗。取一个青壳鸭蛋,打一小孔,塞进一只蜘蛛。在火钵里放进蚕豆壳、蚊子草、癞蛤蟆草,点燃后,放进鸭蛋,待烟消火熄,鸭蛋已熟,将蜘蛛挑去,给孩子吃。据说吃了这种蛋,夏天不会生痱子。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