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2年11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风雅
2022年11月24日

桐乡老街飘来咖啡香

阅读量:164 本文字数:1781

中心记者 沈淑桦 文/摄

一杯咖啡,白瓷杯盘银汤匙,让人想到“时尚”和“潮流”;一条老街,矮房窄巷水泥路,让人想到“复古”与“怀旧”。这两种截然相反的事物在桐乡的小巷里“碰撞”,成就了一批老街咖啡馆,让咖啡沾上水乡的人间烟火气,成为老百姓生活中越来越常见的平价消费品。

老街咖啡馆

倾向“本土化”

梧與桐国风养生咖啡馆。

市区文昌路的“U&M CAFE”——一家开在老街的平价咖啡馆,早上10点左右店员就会来开门,然后打开咖啡机,制作第一杯咖啡。“咖啡机内可能会有清洁剂残余,所以每天的第一杯浓缩咖啡是不能端给客人的。”说话间,咖啡的浓香便飘满了屋。

店内环境雅致清幽,装修风格温馨,右手边摆放着书架和挂画,书架上有鲁迅的《朝花夕拾》,挂画上是繁体字的“发财”——要诗与远方,也要生活和面包,这也是店主汪舒的追求。

7年前汪舒刚开始做餐饮时,桐乡还只有星巴克等连锁品牌和高档商务咖啡馆,且价格较高,销售路子窄。汪舒喜欢咖啡,就“夹带私货”地把咖啡加入到炸鸡店的菜单里,“捎带”着卖,饶是如此,一天也卖不出几杯。“那时桐乡人对咖啡还很陌生,消费市场不足以撑起独立的咖啡馆。”她说。

要让桐乡人接受这个新饮品,得把价格压下去,把口味提上来。

为了让咖啡更好喝,汪舒和丈夫在一线大城市辗转,去网红咖啡馆探店,拜访咖啡师傅。为了追求专业的手艺,他们还在杭州接受了培训,考了咖啡师资格证。

在她和丈夫的努力下,终于将高品质咖啡制作手艺,从大城市带回了水乡小城。

桐乡人喜欢吃面、喝茶,一家风格纯正的西式咖啡馆,未必能在土生土长的桐乡人中“破圈”。为了迎合顾客口味,老街咖啡馆或多或少都做起了“本地化改良”。

“咖啡+芝麻”、“雪梨+拿铁”的组合,你喝过吗?在县前街51号梧與桐国风养生咖啡馆里,就能找到这样奇妙的搭配。店主不仅是一位咖啡“发烧友”,还喜欢养生茶,这样的个人爱好“投射”到了饮品研发里。

香浓的咖啡装在带着国风菊花图案的纸杯里,黑芝麻酱花勾勒在绵密的奶泡上,既有古韵的唯美,又迎合当代年轻人追崇的时尚感。“不只是咖啡,未来我还想根据桐乡人的口味,在菜单里加入茶水、糕点,将这里打造成本土化养生饮品馆。”梧與桐负责人说。

金白水清的咖啡配冰糖葫芦,小满咖啡的茉莉拿铁、生姜拿铁,临水咖啡(乌镇店)的荷包蛋拿铁加一碟瓜子……老街咖啡店里五花八门的“改良”产品,让咖啡这一舶来品渐渐融入了本土基因。

一杯咖啡

厚植家乡情结

月半咖啡馆的小院,闹中取静。

U&M CAFE。

月半咖啡。

开店不只是为了做生意,老街咖啡店的经营者或多或少都有“复古情怀”,这种情怀源起于江南水乡的一砖一瓦,根植于桐乡人的家乡情结。

“我想要打造一个有别于商务咖啡馆的家庭式咖啡馆,一个除了家和工作场所以外的第三空间,能让顾客享受慢节奏生活的国风场所。”为了寻找心仪的店址,月半咖啡的店主王昊一找就是3个月。

在他的设想里,新店要有闹中取静的地理环境,要有独立的院子,要有中式的装潢,能让顾客一进来,就能回想起小时候坐在天井里吃西瓜的时光,有回到了老家的感觉……终于,他在桐乡最热闹的东兴商圈里,找到了武庙街的安宁老巷,找到了一座有百年历史、木制结构的老院子。经过驱虫、修补、装修后,今年上半年,月半咖啡正式营业。

“隐居”深巷的老街咖啡馆,不靠大商场的人流量,不靠漫天打广告,靠的是一份桐乡人共通的“情怀”。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这样的生活场景越来越常见:每逢周末休假,约上三两好友,远离闹市喧嚣,暂停快节奏的生活,躲进一处回忆中的小小天地里,品上一杯香浓咖啡,吃上一块糕点,再拍上几张美照留作纪念。

老街咖啡馆的经营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钟情。每家老街咖啡馆,几乎都有不同的经营理念,也有一个与之契合的顾客圈。对于像王昊这样的经营者来说,经营一家店,延续一种情怀,也是选择一种生活态度。

说到生活态度,王昊讲到了一件趣事:“我的第一家店开在了乌镇老街,每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乌镇戏剧节期间,会有不少外地游客光顾,我会试着记住他们的口味。第二年他们再来的时候,为他们点上一杯和去年一样的咖啡,试图唤起他们对乌镇的回忆。偶尔也会有顾客会心一笑,我就会感到非常满足。就像我们提到乌镇时常说的,‘来过,便不曾离开’。”

时光再荏苒,光阴似从前。桐乡人的“家乡情结”,不过是在日新月异的生活中,寻找那依旧不变的心灵归宿。半生出走归来,等你的还是原来的老街、原来的桐乡、原来的江南。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