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刀为笔 以木做纸
——记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华云其
记者 沈淑桦 通讯员 张晓婷
你关注过名人故居、博物馆的牌匾吗?木板上龙飞凤舞、遒劲有力的书法,都是一刀一刀刻出来的。在桐乡,就有一位在牌匾上“书法”的隐藏“大佬”——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华云其。浙江省博物馆的“文博艺苑”、茅盾故居、丰子恺漫画馆、桐乡市金仲华纪念馆、徐邦达艺术馆等牌匾都出自他手。
来到位于梧桐街道凤鸣社区的华云其工作室,年过古稀的他在一盏高亮的灯泡下,戴着眼镜,用刻刀在木板上聚精会神地刻出一道道圆润的笔画。他的技法如行云流水,仿佛是在木板上练书法。
华云其的手艺属于童子功。上个世纪,桐乡很多木制家具如床板也有镂空的雕花,八仙桌要有雕花。年轻时的华云其在旁观了一个雕花师傅雕刻后,就深深迷上了这门手艺。就这样,他收拾行囊,背井离乡来到金华东阳,向一位雕花师傅拜师学艺。
老底子里匠人传承,讲的是学徒制。拜师学艺,3年内不能出师,给师父帮工,不但没有工资拿,还要给师父一家烧火做饭、洗衣拖地。这3年里,华云其经常“挑灯夜战”,在一小块木板上雕刻精致的花鸟虫鱼,或是拿着像弓一样的弓型锯,一拉一扯地雕镂空花纹。3年学徒生涯结束后,他又进家具厂工作了七八年,磨砺技艺。
华云其学的是雕花手艺,但一个契机,让他转向了书法雕刻。
1978年,乌镇镇修缮茅盾旧居,请来了桐乡籍书法家章柏年题字。章柏年恰好是华云其的同窗好友,于是他对华云其说:“‘茅盾旧居’这四个字,我想交给你来刻。”
这是华云其生平第一次刻字。刻字和雕花差别较大,他一不懂书法,二不识笔画形韵,只能一刀一刀慢慢刻,还原书法字的走势、笔锋,他瞪着眼睛弓着腰,匍匐在工作台上大半个月,才刻好了这4个字。“这就是我刻的第一块牌匾。”他说。
雕花师傅易得,匾上“书法家”少见。自此,华云其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
华云其开始精益求精地研究各种字体,学习不同字体的写法、笔顺、逆锋、顺锋。为了把各种字体、历代书法大师的字“吃透”,他几乎买遍了市面上的字帖来钻研琢磨。
因为华云其的精益求精,他的书法雕刻水平越来越高,名气也越来越大,他的作品开始频繁出现在各级手工艺品大赛上,桐乡市工艺美术学会在乌镇为他举办了一场“华云其书刻艺术展”。他还被评为第一批桐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第七届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
华云其作品。受访者供图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