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桐乡六中,回来了
记者 朱方红
桐乡人熟悉的“桐乡六中”,回来了。8月底,桐乡六中教育集团实验中学进行了更名,正式改为桐乡市第六中学。
最近,桐乡六中正在经历校舍改扩建,这里将迎来更大的变化。未来的校舍会怎么样,大家都满是期待。
走读“桐乡人的学校”,今天,我们聊聊桐乡六中。
桐乡六中,正青春
桐乡第六中学实验楼。
曾经的学校大门。
1998年,桐乡一中初中部整体移出,创办桐乡第六中学。
桐乡六中现在的门牌号码,是梧桐街道凤鸣路16号。当时,由原市政府大楼调拨给教育局改建成校园、校舍,同时新建1幢可容纳36个教室的教学楼以及其他配套设施。
当年,学校一共设23个班级,可容纳1318名学生,首次招收初一新生9个班,其中面向全市招收1个实验班,30名学生。
2002年,桐乡六中新建了1幢实验楼,又因北港河拓宽工程施工,拆除了学生宿舍,并将食堂在校园内换地方重建,同时将梧桐丝厂宿舍等周边地产划归桐乡六中所有。
到了2006年,该校振东校区投入使用,形成了桐乡第六中学凤鸣校区、桐乡第六中学振东校区“一校两区”的办学格局。
也是这一年开始,这所学校,多了个亲切的称呼,康泾塘畔的被称为“老六中”,校场路上的,被称为“新六中”。
2010年,桐乡四中停止招生,更多生源进入桐乡六中,学校得到进一步发展,办学规模达到6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700余人。
2013年9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推进速度加快,学校办学规模达到7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达到3500多人,成为嘉兴市办学规模最大的公办初中。
2019年7月,撤销桐乡第六中学、桐乡市实验中学(杭州师范大学附属桐乡市实验中学)建制,组建桐乡六中教育集团实验中学,“新六中”独立成为桐乡六中教育集团振东中学。
集团化办学,也让这所学校有了新的称呼——桐乡六中教育集团实验中学康泾校区。不过,“老六中”的名字已经深入桐乡老百姓的内心,大家习惯性地喊康泾塘畔这所学校为“老六中”。
没想到,兜兜转转几年,桐乡市第六中学的校名又回来了。
该校党总支书记沈德明告诉记者:“说起这所学校,很多人一直念叨的是‘桐乡六中’,趁着改扩建的机会,学校又一次迎来了‘新生’。借着这一契机,学校向相关部门申请了更名,又把桐乡市第六中学的校名变更回来了。”
他们的记忆,很美好
严惠忠在划跑道。
崭新的学校操场。
严惠忠是桐乡六中的副校长,他工作的第一站就在这里。
前段时间,学校启动改扩建,严惠忠在朋友圈发了不少老照片,回忆年轻时在这里给学生们上体育课、参加运动会的场景。
“喏,这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一年,2002年学校举办运动会的照片。”照片中的严惠忠,还是个毛头小伙,23岁刚大学毕业,学校举办运动会,作为体育老师的他,自然是校运会上的主力军。
2002年前后,在桐乡的校园里,绝大多数的运动跑道是“煤渣款”,有些学校可能还没有像样的田径场。学校举办运动会前,体育老师会推着一辆小车模样的工具车,里面装着散装的石灰粉,认真地划出一条条跑道。
整个体育组起码提前半天以上来划跑道,“等第二天比赛一段时间后,石灰粉划的线已经淡了,又要推着车重新划。”严惠忠笑着说。
那会儿,严惠忠年轻,比当时初三的学生才大了七八岁,因此,很容易和学生们打成一片,特别是他所带的篮球队学生,都称呼他“忠哥”、“惠忠哥”。如今这些学生又把自家的孩子送到“老六中”来读初中,还让严惠忠教他们的孩子。
兜兜转转,严惠忠在桐乡六中已累计工作16年有余,回忆过往,他还能把20多年前的校园详细地形容出来。教学楼在哪个位置,教学楼后面有当初新建实验楼,原市政府大院老建筑改造的图书馆、体艺楼,年轻教师刚工作时住的教师宿舍等,一些跟他年龄差不多的香樟、广玉兰、罗汉松、雪松等大乔木,严惠忠都如数家珍,可见对学校的情深意切了。
一个校友的收藏,太珍贵了
校友珍藏的练习簿、球衣。
市民董琦峰初中毕业已经20多年了,但他还保留着与桐乡六中有关的物件。
比如,把教学楼照片印在封面上的外语练习簿、作文簿,一套印有校园建筑的明信片,一本厚厚的毕业纪念册……
看着这些老物件,久违的记忆又涌上心头,回首过去的初中生活,真是有说不完的故事。
董琦峰清楚地记得,2002年6月4日,中国足球队第一次参加世界杯,第一场对决哥斯达黎加,那天下午,全校学生都没上课,大家都在教室里看球赛直播,见证一场载入历史的比赛。
那年,董琦峰已经初二了,临近期末,能在忙碌的学习间隙看场球赛,是多么放松。青春里的美好,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脑海里。
也因为这场比赛,后来,董琦峰和班里的10多名男生,组了一个足球队,每个人还自发准备了一套球衣。“这也是全年级第一个有自己统一球衣的球队,那件球衣我前几天踢球还穿过。”
初三那年,学校电视台每周两个班一轮,轮番推节目。2003年,有部电视剧《壮志雄心》特别火,有一次校电视台推节目,董琦峰唱了一首电视剧主题曲,从此他扬名全校。走到哪里,都有人调侃“明星来啦”。乃至后来,他上了高中,遇到初中的同学,还会重温当年的“辉煌”。
在董琦峰的印象里,他的几个任课老师都很好,班主任数学老师强月忠,英语老师田梅华,自然老师魏翠英,都会因材施教。班级学习氛围也相当好,当年,男生之间还自发组成了3个学习小组,每次考试比总分、比平均分,用现在的话说,他们也是“卷”得不要不要的。
在学校的校史馆里,可以看到许多关于“桐乡六中”的辉煌过去。有些毕业生已经成为行业里的佼佼者,有些毕业生若干年后考入了北大、清华、浙大……还有那些教书育人的老师们,他们来了,又调到其他的学校,但每每说起“桐乡六中”,似乎大家都有说不完的故事。
再回首,那段难忘的初中生活仿佛就在昨天。
(本版照片由受访学校和受访者提供)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