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2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风雅
2025年02月10日

桐乡核雕非遗传承人妙手雕“灵蛇”

阅读量:213 本文字数:1158

记者 祁兰 文/摄

胡银松正在创作。

核雕小蛇。

在只有小拇指大小的桃核上,雕刻出一条小蛇,蛇身上不仅鳞片片片分明,还刻出了菊花、青松、如意等祥瑞花纹——乙巳蛇年,作为嘉兴市非遗项目名录核桃雕刻技艺嘉兴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胡银松用桃核雕刻了一组以蛇为题的工艺品,憨萌灵动的小蛇栩栩如生,为新春送来蛇年祥瑞。

走进胡银松的家,最显眼的莫过于一排排展示柜上那1000多件精心雕琢的核雕作品。“我从半年前就开始构思创作了,来来回回修改了好几个版本,才有了最后一版。”胡银松说,一件核雕作品,最重要的就是构思,需要在脑海中反复琢磨,将每一个细节都想象得清清楚楚。

因为桃核质地坚硬,表面花纹多样,中间又为空心,所以在上面雕刻时要将桃核本身的形状和创作思路相结合。为了让这古老的非遗技艺吸引更多年轻的目光,胡银松一直在创新作品的题材与表现形式。

“年轻人喜欢萌趣十足的形象,我也是第一次尝试雕刻Q版蛇,并巧妙运用烫染工艺,为小蛇们‘画龙点睛’,让它们瞬间灵动起来,萌态可掬。”胡银松说,对于年过古稀的他而言,最难的就是如何打造Q版蛇形象,单是绘制草图就耗时近一个月,可他对自己的构思始终不满意。好在女儿有绘画功底,最终还是在她的帮助下才完成了画稿,确定了理想的设计方案。

有了底稿,接下来的造坯、粗刻、细刻、精修、打磨、抛光等环节,这些对胡银松而言,可谓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胡银松与桃核雕刻的缘分,始于他的童年。1950年,他出生于开发区(高桥街道)桃子村(现楼下角村),家门前的桃树似乎早已注定了他与这门艺术的不解之缘。

自小,胡银松便喜欢看叔祖父摆弄桃核、雕刻桃篮,灵巧的双手和逐渐成形的精美图案,深深吸引着他,让他对桃核雕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一开始的桃篮雕刻,到后来的十二生肖,甚至身边的簸箕、扫帚、水桶、茶壶、农具……都成了胡银松雕刻的灵感来源,他对核雕的兴趣也愈加浓厚。

谁能想到,那个曾经跟在叔祖父身后的小孩,如今与核雕已经结缘60多年,成为嘉兴小有名气的核雕非遗传承人。

一把雕刀、一副眼镜、一盏灯,构成了胡银松夜晚的“标配”。他常常因灵感迸发或全神贯注于雕刻,不知不觉雕到凌晨一两点,却浑然不觉时间的流逝。

在年复一年的雕刻中,胡银松发明了一套“独门武器”。“市面上的成品刻刀无法贴合桃核的细腻纹理,用起来很不顺手,我就自己动手制作改良版工具。”胡银松拿着雕刀说,锯条碎片、缝纫机针与黄杨树枝巧妙结合,经过精心打磨和镶嵌,打造出的刻刀更符合他的操作习惯和雕刻需求。

自己创作之余,胡银松也深知这门手艺传承的重要性。他经常在文化馆、学校等场所开设公益核雕学习班,手把手地教授学员们使用这些自制刻刀,从基础的雕刻技巧到复杂的创作思路,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经验与心得。

“这门手艺虽不赚钱,但我希望能有更多人接触桃核雕刻,让这门古老艺术传承下去,重焕生机。”胡银松说。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