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狮子浜
节 虚
乌镇镇正福村有一个村落叫狮子浜,因“反h”型的河浜称狮子浜而得名,河浜古称荷花浜,因为桥上及河边曾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石狮子而称“狮子浜”。浜呈“反h”的形状,“h”的头朝西,直通南北流向的金牛塘。金牛塘向南,与著名的京杭大运河接壤。
有一年劳动节,我沿着狮子浜走了一圈,呼吸到了农村的新鲜空气,感受了纯正的乡愁。
路边有一棵不太起眼的柿子树,上面挂着一块蓝底白字小名牌:“柿子树,树龄132年,2008年8月。”我与身旁绿叶初展的桑园擦肩而过,还时不时望见对岸一片片绿得发亮的桑林。边走边看边忆,总觉得脚步放得再慢也无需多长时间就能走完外围一圈。内围的河边直连耕地,没有路,大部分为桑园、瓜果菜地,甚至是杂草丛生的荆棘地。不想穿梭于野田畈而弄得身上、鞋上满是泥尘屑叶,所以,没有特意去“反h”的“内肚”踏看。过去哪有这么平整的水泥路,就连碎石子小路也很少见到,只有七弯八弯、时高时低、坑坑洼洼的泥路,如此东绕西绕之后,必然感到比现在费时和耗力多了。欣慰的是,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还能看到岸边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大树依然零星地镇守着狮子浜,尤其是那一排高耸云霄的水杉,像威严的哨兵。虽然印象中成群结队、密密麻麻的大树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尚年轻的小树,但在这初夏,丝毫不失它们绿意盎然、苍翠欲滴的“本分”。
不禁想,倘若沿河边做一圈步道,时而水上木道,时而岸上绿道,忽而近水,忽而远水,一会儿树下穿梭,一会儿花前信步,在合适的两岸以浮桥、吊桥或九曲桥相连,既丰富景观,美化乡村,又能增加遛弯路线。宽大高峻的石块河埠是过去的河边一景,乡亲们在此淘米、洗衣、涮蚕匾,在空地上种上油菜、菊花,因此就能欣赏到春天黄得跳眼的油菜花、秋天田野菊海和四季“网红花”,吸引四方旅友前来打卡。至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造的农房,只需稍加改造,融入乡愁元素进行装饰,如用红灯笼或竹编灯点景、竹篱笆围挡等,就变成了各具特色的农家小饭堂。肚子走饿了,捉只土鸡,拔颗青菜,采点豌豆,再挖几颗春笋,绿色健康,味美至极。
狮子浜东南为桐乡市文保点,系吴越王钱镠23世孙钱梦得老宅遗址,官至巡抚,皇上赐府邸一处,石狮一对,历经五百年风雨沧桑的石狮至今保存完好,虽细节模糊,但整体依然清晰。一公一母,朝南而立,狮头相互顾盼。母狮抱小狮喂奶,公狮掌搂绣球,一家三口,其乐融融。依浜聚居着钱氏后裔70余户人家,留下诸多劝人为善的传说。
代际承袭,洗礼提炼而成的《钱氏家训》共635个字,字字珠玉。一部家训涵盖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四个层面,在历史上也极为稀少,近乎独一无二。狮子浜自然条件好,交通便利,历史深厚,有丰富的钱氏文史。凡正能量的家训文献,不只是该姓氏后裔的宝贵财富,更乃国之瑰宝,可教育一代代后人敬而承之,承而学之,学而仿之,仿而益之。故而,我总是期待着有朝一日狮子浜能成为一处乡村文旅胜地。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