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镇上的“掌门人”,十年“爆款”频出
记者 沈惠娟
桐乡小镇里,有位专门打造大爆款的“掌门人”,她用一个个特色空间,拿捏住了游客的心。
稻浪环绕的“那年田畔”咖啡馆,单日客流曾飙至600人左右;隐于乡村的“那年晚村”民宿,日接待峰值近150人;南栅南艺术街区里的“泰乌里”餐厅常常“一座难求”……这些刷屏社交平台的“爆款”,背后都有着同一个名字——高英英。
作为乌镇最早一批民宿人,高英英,为何能频出“爆款”?
2009年,还在做导游的高英英试着把家中2间闲置房挂上淘宝平台,没想到销量特别好,几乎天天满房。迅速捕捉到民宿业兴起信号的她,随即搜罗起附近民宿资源帮卖,一度将店铺做到乌镇民宿类目第一。2010年,受上海世博会影响,乌镇旅游迎来爆发式增长,高英英果断决定把自家房屋彻底改造成民宿。
“既然要做,就不能随大流。”当大多数民宿停留在“四面白墙一张床”的极简配置时,高英英偏偏要走差异化路线,打造出乌镇第一家主题民宿——“那些年”。雅致的榻榻米主题、梦幻的海洋风格等主题房间,给游客带来了满满的新鲜感。
“最火爆的时候,客人为了等房间,宁愿推迟出游时间;还有人实在没订到房,哪怕在客厅打地铺,也愿意留下来。”高英英说。
因为常有住客问起,哪里能吃到地道乌镇味道。2013年,高英英便顺势打造出“那一年”主题餐厅,巧思加入亲子空间设计,一举吸引了大批客流。“连装修期间都有游客找上门来,有次突然停电,大家也不愿走,宁愿点着蜡烛用餐。”
随着互联网基因植入,天南海北的游客涌入乌镇。热潮之下,高英英反而多了份冷静与反思:“民宿不该只是提供住宿的地方,更应成为游客了解乌镇的一个入口。”2017年,她打造了“那年晚村”,将乌镇的田园气息搬进了民宿。
亲眼见证乌镇旅游业从起步到兴盛,也亲历民宿业从爆发式增长到“大浪淘沙”的行业洗牌,高英英对民宿的未来有了更深层的思考:“这从来不是一场单打独斗的生意,想要走得远,必须抱团。”
南栅南艺术街区的全新亮相,正是包括高英英在内的一众民宿人的一次主动探索,也是对乌镇全域发展趋势的精准呼应。如今的南栅南艺术街区已聚集起不少人气,但在高英英眼中,这只是起点,“现在很多网红打卡点还是零散的,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把它们串联成线。”关于民宿业未来怎么走,她还在积极探索。
10多年来,高英英始终与小镇发展同频共振,打造出的一个个“爆款”,成为了乌镇发展的鲜活见证。

高英英在整理民宿床铺。

“那年晚村”民宿。受访者供图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