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6年06月2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凤凰家
2016年06月28日

崇福劳氏家训

内外皆王臣,俯仰无愧子

阅读量:3571 本文字数:1153

屠建平

就全国而言,劳氏并不算一个大姓,但在古代崇德、桐乡一带,却是一个显姓,是望族。自明至清几百年,劳氏奕秀迭起,累代簪缨,其子弟曾有不少人入仕。明朝时有劳玭、劳樟,明清之交有劳永嘉、劳俶融,清朝时有劳之辨、劳启铣、劳乃宣,等等。但不管身居何地,为何官,劳氏后人都能做到爱国爱民,尽心尽职,为善一方,问心无愧,其家训可用一句称之:“内外皆王臣,俯仰无愧子。”

在现今桐乡洲泉镇马鸣村西北不远处,有一座永乐桥,俗称界境坝桥。桥西侧,有一小村坊,名叫劳坟头。劳坟头因明末清初劳俶融葬于此而得名。南宋时,劳氏随皇室一起迁居江南;到了元朝,有劳氏曾任崇德州学录,于是便在崇德(今崇福镇)安家。

劳玭和劳樟是劳俶融的先祖。劳玭,字汝明,景泰七年(1456)举人,成化二年(1466)进士,是以敢于直谏而出名的诤臣。清光绪《石门县志》有其小传,说他曾任给事中的官职,在朝廷中以刚正而闻名,遇事敢说敢为,深受百姓好评,后因直谏得罪宪宗皇帝,遭廷杖,被罢官,死后有人在其墓志铭中称赞他为“真谏官”。

劳俶融的父亲叫劳永嘉(1574~1637),字金粟,万历二十五年(1597)举人,二十九年进士。知芜湖,任山东布政使司左布政,擢刑部主事。万历三十年任芜湖县令时,对芜湖百姓有恩,调任后,芜湖百姓建祠以祭之。平时,劳俶融常以诗文,或以父亲劳永嘉或以先祖劳玭、劳樟的言行处事来教育子孙。三子劳之辨登第后,劳俶融教育他:你是历尽寒暑、刻苦学习才有今日,倘有一天做官,千万不要忘本。劳俶融也时常告诫儿子:官不分大小,任职之地也不分远近,“内外皆王臣,俯仰无愧子”。

在劳俶融的悉心教导下,他总共七个儿子均仕途顺达,不管在何处为官,都能做到爱国爱民,尽心尽职,为善一方,问心无愧。长子劳祖勋,庠生;二子劳之纯,副榜;三子劳之辨,进士;四子劳之芳和五子劳之裕,曾为州同知;六子劳之恒和七子劳之森,均为太学生。其中以劳之辨成就最大,地方史志中记载的事迹最多。

除劳俶融等人外,《石门县志》等地方史志记载的劳氏后人还有劳启铣、劳乃宣等。其中,劳乃宣(1843—1921),字季瑄,初任河北临榆、南皮等县知县,杭州求是书院监督,后任两江总督幕僚等职。平生尊古重道,博通经史、礼制、刑法、历算、教育,尤重数学研究,是著名的音韵学家,我国拼音文字的倡导者。首倡全国语言统一,最早呼吁简化汉字,推行汉语拼音,是中国汉字拼音史上正确解决方言与共同语关系的第一人,对汉语拼音文字的提倡和推广,对语言统一作出过一定的贡献。

崇德劳氏的祖居现位于今崇福镇西寺弄东侧南口,即今横街88号至92号以北地段。明万历年间,此宅为劳永嘉所得,名曰“有穀堂”。劳永嘉是明万历进士,官至山东布政使,故后人称此宅为劳布政使府第。尽管几百年来劳氏后人扩散至各地,但“内外皆王臣,俯仰无愧子”的家训、为国为民尽心尽职的家族精神永远铭记于心。(本文有删节)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