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入选首批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
桐乡的乡村,从“环境美”迈向“发展美”
本报记者 沈怡华
美丽乡村,展示的是一幅百姓共建共享的和谐画卷。11月5日,我省公布了第一批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县和示范乡镇名单,全省6个县(市)为第一批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县,100个乡镇(街道)为第一批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此次,乌镇入选了首批美丽乡村示范乡镇名单,是桐乡市唯一入选镇(街道)。
自2013年获得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以来,桐乡的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始终没有停歇,特别是2014年以来,我市结合“大整治”工作,抓好全市城乡环境大整治及美丽乡村建设,全市面貌焕然一新。
今年,桐乡正着力在全市范围内打造一批精品线路、特色精品村,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农村生态环境,展现诗画水乡风貌,从“环境美”迈向“发展美”,让更多农民收获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红利。
落脚在都市,特色在田园
陈家村光明苑里环境整洁。
(照片由乌镇陈家村村委会提供)
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乌镇不仅浸润着互联网的基因,还处处洋溢着现代化与高科技浓厚气息。
深秋季节,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在乌镇陈家村的凉亭里,几位老人正围坐一起切磋棋艺,一旁还有几位老人在疏通筋骨,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着村庄之变,“以前村里哪有这么好的水泥路,都是烂泥路,下雨天就很脏。”
陈家村党总支书记冯和明说,为了丰富村民的活动场所,今年村里还投资500多万元,新建了村文化礼堂、戏台、农民公园等。在绿化种植、道路硬化、生态河岸建设等方面投入约300万元,村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前不久,陈家村的新村集聚点光明苑组织全村400余户农户开展“优美庭院”创建评比活动,农户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冯和明说,通过创建评比活动引导农户自觉、自发地搞好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打造优美庭院的做法已初见成效,新村点的整体环境焕然一新。
近年来,乌镇以“镇区景区化,景区全域化”为目标,以新型农业为抓手打造美丽乡村精品路线,建设“百道长廊森林路”、“美丽乡村文化阵地”,把风景建到村民家门口。
沿着姚太线驱车前行,公路两边绿树成荫,各种不同类型的植物错落有致,呈现出“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游”的生态美景。乌镇先后投入2100多万元,对姚太线两侧填土30万方,配套花草和小苗湿块近18万平方米,打造出了一条“高颜值”的姚太线。
如何在一个个整齐划一的新村点建起后,仍保留农村文化背景下的乡村风貌。桐乡按照“12+114+155”的村庄布点规划,推进农房改造集聚,建成了98个基础设施完备、公共服务配套的城乡一体新社区,集聚了农户3.6万户。而以“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为主题,建设了15个特色精品村和20个一般特色村。为传承挖掘地方历史文化底蕴和乡愁记忆,保护地方传统村落,建成了5个历史文化村,提升了姚祥村、沈家墩、马鸣、八泉等一批江南水乡生态自然村落。
同时,桐乡依托“两高”沿线、320国道、湖盐线等14条道路为重点开展的破旧农房立面专项整治、破旧种养殖棚舍及其辅助设施专项整治、绿化景观专项整治等专项大整治,沿主要通道、产业带、人文古迹等区域重点打造了“绿色人文大通道”、“西部荡漾湿地圈”、“休闲旅游购物地”、“乡村农业观光带”四条美丽乡村精品线路。以绿化彩化、洁化美化、立面改造、庭院整治、节点提升等为重点,加快美丽乡村精品线路提升建设,把四条精品线路打造成我市靓丽的风景线。
多措并举,保护传统村落
从一棵桂树、一块糖糕、一泓河水、一缕炊烟中,可以读懂桂花村村民追求现代乡村生活,又不失手破坏生态的处事智慧。
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这是美丽乡村建设所建构的美好愿景。经过多年的发展,桂花村正在谋变。“靠着桂花树,村里引来了城里客,但还是太单薄。”桂花村党委书记钟明富告诉记者,现在村里正在规划一个桂花文化园,传递传统的桂花文化。钟明富认为,以文化积淀带动产业繁荣,让农民受惠,也是最原汁原味地将乡土文明保存下来的最好方式。
近年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成为富有生命力的旅游新业态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致富的新增长点。在美丽乡村布局上,桐乡以旅游业发展驱动新型农业化,围绕生态高效农业强市、特色精品农业大市、民富村强田园城市为建设目标,巩固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做强现代高效农业。
庭院经济、农场经济、庄园经济已成为农村发展中的新生力量。目前,桐乡共选出庄园经济建设点42家,培育家庭农场396家,打造庭院经济示范点2个,发掘各个村庄的个性和特性,打造集农旅融合、生态高效的新型现代农民公园,全面促进桐乡的产业经济发展。
就地改造,勾勒江南水乡的美丽乡愁
改造后的姚祥村村民组姚家汇浜。本报记者 沈怡华/摄
从一棵桂树、一块糖糕、一泓河水、一缕炊烟中,可以读懂桂花村村民追求现代乡村生活,又不失手破坏生态的处事智慧。
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这是美丽乡村建设所建构的美好愿景。经过多年的发展,桂花村正在谋变。“靠着桂花树,村里引来了城里客,但还是太单薄。”桂花村党委书记钟明富告诉记者,现在村里正在规划一个桂花文化园,传递传统的桂花文化。钟明富认为,以文化积淀带动产业繁荣,让农民受惠,也是最原汁原味地将乡土文明保存下来的最好方式。
近年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成为富有生命力的旅游新业态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致富的新增长点。在美丽乡村布局上,桐乡以旅游业发展驱动新型农业化,围绕生态高效农业强市、特色精品农业大市、民富村强田园城市为建设目标,巩固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做强现代高效农业。
庭院经济、农场经济、庄园经济已成为农村发展中的新生力量。目前,桐乡共选出庄园经济建设点42家,培育家庭农场396家,打造庭院经济示范点2个,发掘各个村庄的个性和特性,打造集农旅融合、生态高效的新型现代农民公园,全面促进桐乡的产业经济发展。a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忘不了、抹不掉的乡愁。不论是窄巷老屋还是乡风习俗,都让人牵绊于心。因此,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成为留住乡愁的必经之路。
“当我12岁时,我到一个河里游泳,差点淹死,因为那个河比我想象的深很多。而5年前我故地重游,整个河都干了……”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对桐乡一条河念念不忘之情。
而在崇福镇景卫村党总支书记费松良的手机里也保留着一张照片,头戴鸭舌帽的马云站在一条垃圾横生的小河前。这条河就是姚祥村村民组姚家汇浜,不过如今这条河又恢复到水清岸美的模样。河道两边的枯枝修剪有序,在秋阳的照射下,河面波光粼粼。”经过治理,往后这条河又能游泳了。”费松良告诉记者,之前由于枯枝烂叶淤积了河道,内河水体流动性又差,加上好多年没有进行疏浚,河水慢慢就浅了。
姚祥村曾是马云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放眼望去,一道道靓丽的风景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沿着村里的休闲观光步道前行,时而能遇见一棵“弯了腰”的古树,时而能见到修复完好的河埠头,还有村里修建的亲水观光平台。这里静谧平和,犹如世外桃源。“相信马云再来,就能感受到小时候的味道了。”费松良说。
如今,桐乡大地的生态环境变美了,农民生活富裕了,一座座精神文化高地也随之垒砌起来。石门镇郜墩村的农民公园会吸引上千人跳排舞、崇福镇店街塘村的新春大戏能引来万人驻足、洲泉镇东田村的夜市更是喧闹不已……虽在乡村,热闹却更胜于城。伴随着一座座村庄的嬗变,城与乡的界限逐渐模糊,一幅美丽幸福新桐乡的和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